在秦朝,秦始皇一日三餐吃什么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1、秦始皇平时吃什么
在秦朝,炒菜还不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菜肴,当时人们的烹饪方法主要有两种,烧烤和炖煮,当然生吃也有的,现在我们熟悉的日本生鱼片,其实最早就是我们中国古代人发明的。秦始皇自己的饮食,也和民间在烹饪手法上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从食物的种类上来说,秦始皇吃的主要分为饭、饮、膳、馐、珍、酱六种。
先说饭,饭在当时主要分为六种,包括稻、黍、稷、梁、麦、苽,和我们现在不是米饭就是面食要更加健康,虽然做法没有我们现在多,但反而显得更加原生态。搭配这些饭的,当然还有不同的肉食,当时吃肉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肉食者鄙”就是这么来的。当时秦始皇吃的肉类品种主要是牛、羊、豕、犬、雁、鱼六种,当然以羊肉和鱼肉为主,因为牛在古代是重要的生产力,就算是秦始皇自己也很克制,不会随便吃牛肉的。在肉类和饭食的搭配上,牛肉要配大米饭,羊肉要配黄米,猪肉配小米,狗肉配高粱,鸟肉配小麦,鱼肉配苽。
不管为啥吧,总之人家就是这么规定的,显得很讲究。
在肉类的烹饪上,那手法其实并不少,虽然在当时调味品比较缺乏,但已经有各种酱醋了,还包括果酱,所以在口味上其实并不单调。在当时最有名的肉类吃法应该是“炮”制,比如“炮豚”、“炮羊”等,其实就是烤全猪和烤全羊,不过是用黏土裹着烤的,清理完内脏后用枣子等水果填满,烤完以后再涂上一层稻米糊糊煎一下,蘸着酱咬一口,想想就让人口水直流。
另一种做法就是“捣”,有点像我们现在吃的撒尿牛丸,也就是肉糜。秦始皇吃的肉糜要更加精彩,那就是选择牛、羊、麋、鹿等动物的肉放在一起捣,烤熟之后放上香料食用。当然还有“渍”这种做法,那就是用新鲜的牛肉或鱼肉在酒里浸泡24小时,然后第二天加上各种酱料食用,有点像日本生鱼片。在当时还有肉饼这种吃法,那就是将牛羊肉夹在两片米饼当中煎熟来吃,是现在陕西肉夹馍的原始做法。
这些吃肉的做法,比我们现在也差不了多少,食材也更加新鲜健康。
此外,秦始皇也吃火锅,只是当时没有这么多菜品,所以大部分只能涮肉,当时叫“温鼎”,把鼎里的水烧开后加入用调料调味然后把肉片放在里面涮,熟了之后再蘸着肉酱或其他调味品吃,口感想必也是非常不错的。
2、秦始皇的一日三餐
秦始皇的一日三餐是怎样的呢?不对,秦始皇其实一天只吃两餐,并不是他讲究养生,而是在唐朝中期以前社会上基本上是一日两餐的。第一餐饭叫朝食,大约在上午9点左右;第二餐饭叫又名哺食、夕食,大约在下午4点。
吃饭器具:
秦始皇吃饭的餐桌并不是咱们现代人用的那种桌子,而是席地而坐。不过不能叉开腿坐着,那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必须要两腿并拢,屁股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才行,吃饭时每人面前放一张长条形的小矮桌,叫做几或案。
几或案上摆着竹子做的筷子和木制勺子,当时秦朝和先秦时期筷子是不叫筷子的,名叫做“梜”。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主食:
先秦时期的主食,在《诗经》中可见一斑。主食自然是五谷(麻、黍、稷、麦、豆),比如《硕鼠》里面的那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七月》里面“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还有“十月获稻”。
不过先秦时期的主食,稻谷并不普及而且脱粒技术不高,吃的是糙米,小麦的磨面技术在汉朝末期才传入我国,面粉是肯定没有的。先秦时候北方地区吃得更多的是粟(小米),秦始皇皇宫地处陕西,应该每日吃小米粥、黄米(黍)更多一些。
肉食:
秦朝时期可食用的肉类是比较多的,猪、狗、羊、鹿、鸡、鸭都在餐桌上可以看到,“狡兔死,走狗烹。”可以证明狗也是被当作一种主要的肉食来享用的。樊哙、聂政都是专业屠狗人士。
不过,牛肉在历朝历代都是罕见的。小说中常常提到“小二,来二斤牛肉”,在秦朝是看不到的。秦国有着明确的规定,没有爵位的人是不能吃肉喝酒的。

蔬菜:
秦朝时期的蔬菜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丰富,《诗经》里谈到蔬菜大约有几十种,不过大多是野菜,口感并不是特别好。常吃的蔬菜有五种: 葵、霍、薤、葱、韭。葵现在称为冬葵菜;霍即大豆的叶子,薤即薤白,现在属于中药的一种。葱、韭和现在一样。
做法:
秦朝时期的做饭方法很简单:烧烤和煮。把肉直接放在火上烤,叫做烤;把肉串成烤串儿,叫做炙;把肉包上泥放在火上烤,叫做炰(pao)。那时候贵族煮饭用青铜鼎,布衣百姓只能用陶锅煮饭了。
调味品:
秦朝时期的调味品主要是盐、花椒、葱、姜等。至于烧烤神器孜然、辣椒却是没有的。孜然是唐朝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而辣椒更晚需要等到明朝末年才来到我国。
酒:
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秦始皇大概喝的就是这种黄酒,他是喝不到白酒的,大约到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白酒才流传于世。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位始皇帝,吃的是糙米和没有孜然、辣椒的烧烤,喝的是黄酒。这样看来穿越到秦朝也不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啊。
3、秦朝有烤肉吗
用火烤肉是最简便的烹饪方式,自从人类掌握生火技术以后就一直延续,至今未衰。不过秦朝的烧烤也有许多讲究,如果把肉直接放在火上烤,叫做燔(fán);如果穿成串,像今天的烤串,那就叫做炙;如果用泥把肉包上,直接在火上烤叫做炰(fǒu)。
花样虽然多,但现代人还是吃不惯,毕竟烧烤界的绝代双骄——孜然和辣椒都没有。孜然要在唐代以后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辣椒更晚了,在明朝末期才从海路传过来,所以在秦朝吃烧烤,也就只能用盐和花椒了。
中国毕竟是吃货大国,就上述这些方法,依旧能够发明出繁琐精良的烹饪方式,比如记载在《礼记》中的一种炮制猪或羊的方法,先把肉放在火上烤或者炙,之后用调制好的稻米浆涂在肉身上,然后再放到大锅里面用水煮三天三夜,吃的时候再用调味品进行调制,味道肯定不差。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权力、阴影与理想的交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以铁腕手段重塑华夏文明。然而,这位开创...
秦始皇陵 2025-11-12 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赵佗建立南越国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以屠睢战死、秦军折损过半告终。五年后,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以"绝道聚...
秦始皇陵 2025-11-11 历史长河中的“隐形巨人”:名气低却贡献卓著的帝王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因开创性功绩被载入史册,但也有一群帝王,他们的贡献同样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时代局限或后世叙事偏向而鲜...
秦始皇陵 2025-11-10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