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肥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长子刘肥与世无争,刘肥生下的几个儿子中,他们为什么个个野心勃勃?
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建立汉朝后,将六国分别分封给自己的子嗣和宗亲。刘肥被封为齐王,建立齐国,封地七十三邑。
按理说,刘肥是汉高祖刘邦庶长子,据说其母是一名寡妇曹氏。刘肥一生低调平庸,与世无争。
面对来自吕后的威吓时,他甚至甘愿忍受屈辱苟延残喘,从而不受王权迫害,安享晚年。
从历史上来看,刘肥一生都谨小慎微,尽力降低存在感,唯恐遭人嫉恨谋害。然而,刘肥的儿子大多都不是平庸之辈。
相反,在平吕之乱中军功显著,在七国之乱中占据四个国家,由此可见,刘肥的儿子们权势之大,亦彰显了他们的滔滔野心。
刘肥自己与世无争,为何他的儿子们不随父亲的处世之道,却个个野心勃勃,意图登上至尊之位?
刘肥献郡认“母”,纡尊降贵为存活
刘肥性格温和,其母曹氏在刘邦未发迹前跟随他颠沛流离,刘邦在娶了吕雉后,吕雉自然难容占着长子名位的庶出刘肥。
因而,刘肥在吕雉面前一直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一次,汉惠帝刘盈邀请兄弟们齐聚一堂热闹热闹,联络感情。
汉惠帝刘盈仁厚善良,让远道而来的齐王刘肥上座首位,自己则在旁边落座。其实,按照年龄列坐,刘肥为兄长居首位也无不可。
只是,他们兄弟并非寻常百姓家手足血亲,在皇室中,这样确实逾矩。吕后看到如此“不成体统”的景象后,怒不可遏。
加之吕后一直视刘肥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吕后杀机暗藏,吩咐侍从上了两杯毒酒给刘肥,欲杀之而后快。
刘肥正要一饮而尽,刘盈端起另一杯毒酒也要同哥哥对饮,谁知自己的亲生儿子在此时与她对着干。
吕雉担心儿子,立刻出手将儿子的酒杯打翻在地,这才就此作罢。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刘肥在逃回家之后,心惊胆战,后知后觉。
在这样的情况下,谋士向刘肥提出献郡认“母”之计,刘肥为免杀身之祸,向吕后献出一郡给鲁元公主作为汤沐邑,并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
献郡认母之后,吕后果然没有再为难刘肥,在她看来这般没有骨气的人,必然不敢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喟叹,因而对他便没有了戒备。
刘肥胸无大志,儿子们却有鸿鹄之志
刘肥因献郡认“母”一计打消了吕后的顾虑,得到了永久的安宁,却也因此辱常年郁郁寡欢,之后刘襄承袭父爵称齐哀王。
刘肥封王的儿子有九个,如城阳王刘章、济北王刘兴居等,而且他的儿子们个个都有雄才伟略。
最让我佩服的是朱虚侯刘章,他不像他的父亲刘肥一样唯唯诺诺,他骁勇善战,锋芒外露,却假装是一介武夫,毫无城府。
公元前182年,一个酒宴上,刘章担任酒使,刘章假装随性地向吕后说:“请允许我用军法监酒,谁要是喝不了酒偷偷溜走,就是违反军法。”
吕后以为酒间助兴之事,不以为意,随口便答应了他。果然吕氏族人有人喝不下准备开溜,刘章终于找到发泄的时机,杀鸡儆猴,拔剑砍向逃跑之人。
并且刘章义正言辞地向吕后说:“有人逃离酒席,违反军规,我按军法处置了他。”由于事先答应了他,只能哑巴吃黄连。
只是,此举却为多年来一直被打压的刘氏一族长了志气。公元前180年,吕氏宗族密谋作乱的消息不胫而走。
齐王刘章得此密报,与兄长刘襄、开国大臣周勃以及陈平合力击之,首先设计卸了吕禄兵权。
随后,讨伐诸吕之声四起,刘章率兵杀了吕禄和吕产,是汉平定诸吕之乱的功臣。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刘肥的儿子们在七国之乱中也“居功至伟”,“乱世出人杰”这句话来形容刘肥的儿子们最合适不过。
七国之乱或有因,皇权高位执念深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策》,打压诸侯国,削弱诸侯的势力,以此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巩固政权。
这一措施让本就觊觎皇位的、刘肥的子孙更是忌惮,他们心想不如搏一搏:“顺,不一定昌;逆,反而有可能为王。”多年来,一直被帝王猜忌的愤怒在此刻燃成了熊熊烈火。
于是,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
不过,这场浩浩荡荡的政变仅在三个月内,就迅速被将军周亚夫平定。接着刘肥子孙一代几乎被诛杀殆尽,只有一位诸侯在叛变时被劫持了,才侥幸躲过一劫。
另外,除了上述“赌徒”心理外,刘肥的儿子们执着于皇位,或许本来就应该属于刘肥这一支系的。
据说,刘肥母亲身份低微,刘邦与其不正当关系无法摆在明面上。但是史料记载,刘肥母亲有可能是刘邦在沛县时的第一任结正妻子。
诸吕之乱后,大臣们纷纷推举刘肥之子刘襄(刘肥儿子)即位。“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嫡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嫡长孙,可立也”——《史记·吕太后本纪》。
由此可见,刘襄是汉高祖刘邦嫡长孙,刘肥自然是嫡长子。刘彻在反对刘襄被立为新君时曾说:
“刘襄是刘邦嫡长孙当立”,而以其母家凶狠被除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襄确有可能是汉高祖刘邦嫡出之脉。
故而不难理解,为什么刘肥儿子们在文景两代都野心勃勃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刘肥,正因为嫡长子身份,高祖刘邦厚爱,吕后嫉恨,刘肥只能佯装无心夺嫡。
在尔虞我诈的皇权斗争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无论是甘于平庸还是野心昭著,都是个人认为符合自己的选择,争—即是不争;不争—即是争。
关键是现在,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有诗情画意的平凡安逸吗?还是劳碌地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那么为什么刘肥与世无争,儿子们却野心勃勃呢?从这个角度来看,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刘肥是一个庸才,为安享太平,甘愿纡尊降贵,是一个没有抱负和理想的人,也可能是卑微的庶子出身让他不敢争。
而他的儿子们,都有着鸿鹄之志,且有不凡的才能,故而不甘平庸,人若是知自己有大才,必然会想展现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昭哀后:从乱世遗孤到西汉尊荣的家族符号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中,一位名为"昭哀后"的女性以特殊身份被载入史册。她不仅是汉高祖刘邦的至亲,更成为西汉宗室谥号制度的...
刘邦 2025-08-20 从市井混混到千古一帝:解码刘邦的帝王级生存法则公元前202年,垓下战场硝烟未散,项羽的霸王戟折断在乌江畔。这个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横扫天下的西楚霸王,最终败给了一个出身市井、年逾五旬的“老混混”——刘邦。...
项羽 刘邦 2025-08-19 吴芮墓为何未留长沙:历史风云中的迁葬之谜在湖南长沙的史册中,吴芮是绕不开的名字。这位秦末汉初的诸侯王,以番阳县令起兵响应反秦大业,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后归汉受封长沙王,成为刘邦所封八位异姓王中唯一得以善...
项羽 刘邦 2025-08-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