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元璋童年穷困潦倒,他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全都没能活着看到朱元璋建立大明,那么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在老家还有亲人吗?
被朱元璋改名为朱兴隆的老大朱重四一家
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其实命比较苦,在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地区爆发了大面积的蝗灾和旱灾,导致农民庄稼颗粒无收,同时传染病也四处横行,这也使得饥荒随之伴随发生,农民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开始暴力反抗元朝统治。
在这场大饥荒中,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和朱元璋的老爹朱五四还有老妈陈氏就是受饥荒影响因饥饿而死。
不过朱重四在临死前已经结婚生子,朱重四与妻子王氏当时已经生育了二子一女,不过朱重四的长子出生不久即夭折了,朱重四饿死时还有一儿一女在世。但是由于当时的老朱家已经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实在是养活不起王氏和次子朱文正还有女儿,于是王氏只能自谋生路了,她不得已之下只能带着儿子朱文正和女儿跑到了娘家。
可是后来王氏的娘家也受到饥荒和瘟疫的双重影响家破人亡,迫不得已之下王氏只能依靠乞讨来照顾朱文正和女儿。
王氏在淮北地区一带流窜乞讨时,朱元璋已经逐渐发迹起来,他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运动,当时的朱元璋已经成为了深得郭子兴倚重的红巾军大将,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只不过当时朱元璋已经从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
而王氏在乞讨时喜好打听,一听说义军大将朱元璋是自己的老乡,就多打听了一些他的事迹,这一打听不要紧,结果就问出了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这一下王氏就喜出望外,她可是知道朱重八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小叔子,而朱文正可是老朱家的长子嫡孙,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元璋现在发达了,总不能不管自己的亲侄子爱,于是王氏就一路靠乞讨带着儿子朱文正和女儿投奔了朱元璋。
王氏和一儿一女到了朱元璋这才总算是认了亲安定下来,朱元璋也十分感动嫂子王氏还在为大哥朱重四守寡,更可怜侄子和侄女小小年纪就沦落到乞讨为生,因此朱元璋就把嫂子王氏好吃好喝供养起来,又负责找人教导侄子和侄女读书,就这样替老朱家操持了一辈子的王氏终于有了豪宅安稳得住了下来。
不过这王氏也是苦命,享福没想多久,她带着儿女投奔朱元璋之后不久就染病去世了,王氏临终前哭着恳求朱元璋一定要照顾好她和朱重四这一儿一女,朱元璋也痛哭流涕的答应了嫂子的请求。
在王氏去世后,由于朱元璋和妻子马氏当时一直没能生育,因此朱元璋就把侄子和侄女全部接到自己家里交给马氏抚育照顾,并且朱元璋把朱文正当成儿子一般看待,在那个乱世之下,他是以接班人去培养朱文正,就是怕自己有个意外,得把地盘和军队继续传给老朱家的人。
所以朱元璋对朱文正的教育培养极为上心,而朱文正在朱元璋的教导培育之下也逐渐成长为文武双全的大将之才,并且很早就出来帮助朱元璋打天下。朱文正出道之后屡立战功,不久朱元璋就问他立了这么多战功想要什么官随便选,朱文正却回答:“叔叔成了大业,侄子何愁不富贵,但是现今大业未成,叔叔却想着给侄子封官赏赐,何以服众!”
朱文正这一番话说得让朱元璋高兴万分,从此之后朱元璋对侄子朱文正更加器重有加,朱文正也逐渐成长为朱元璋集团内部的核心人物。
1361年时,朱元璋改内部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他就任命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内外一切军队事务。
后来朱文正更是率领4万军队死守洪都(现今江西南昌)85天,成功抵御了陈友谅的60万进攻大军,取得了洪都保卫战的胜利,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同时朱文正成功守卫了洪都,也迫使陈友谅最终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
在后来的鄱阳湖水战中,朱文正又从洪都出兵配合朱元璋的主力部队包抄陈友谅,彻底截断了陈友谅军队的粮道,这也使得朱元璋最后取得了鄱阳湖水战的胜利,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中兵败身亡,彻底为朱元璋除掉了一大强力对手。
洪都保卫战算是朱文正一生最辉煌的战绩,但也使得他越发膨胀从而走向了极端。洪都保卫战之后朱元璋没有立刻封赏朱文正,这也使得朱文正心态失衡,他认为朱元璋对待自己不公,心里十分不满,甚至产生了投靠朱元璋的强劲对手另一位义军领袖张士诚的想法。
不过朱元璋很快就发现了朱文正这种极端的变化,于是朱元璋亲自把朱文正抓了起来,朱元璋质问朱文正到底想干什么,朱文正也十分不忿,直接说出了对朱元璋的不满,并且当时的态度对朱元璋也十分不好。
这让朱元璋十分生气,他当时就想直接把朱文正杀了,幸亏他的妻子马氏出言劝慰说:“这孩子只是个性刚强而已,而且你就这么一个侄子,你难道真忍心杀了他?”
马氏这么一说朱元璋的心也就一下子软了,他想起嫂子王氏临终前恳求自己照顾好侄子和侄女,于是朱元璋就只把朱文正的官职解除软禁起来,朱文正也是年轻气盛,被软禁之后不久,于1365年抑郁而亡,年仅30岁。
朱文正去世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建立明朝,不过朱文正留下了一个年仅5岁的儿子名叫朱铁柱,在朱文正去世后,朱元璋的心也就软了下来,他也很后悔对待侄子朱文正太偏激了,于是把侄孙朱铁柱接到了身边抚育。
朱铁柱最初知道父亲朱文正是被朱元璋软禁后抑郁而亡,因此他最开始十分害怕朱元璋,而朱元璋还得安抚他,对他说:“你父亲不听爷爷的教诲才落得如此下场,但是爷爷不会因为你父亲而责怪你,等将来你长大了,爷爷给你封爵,不会因为你父亲而对你不好,你也应该努力上进,不要辜负爷爷的期望。”朱元璋亲自抚育朱铁柱之后,又为他改名为朱守谦,并聘请名师教导他。
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大哥朱重四一家封赏极为隆重,他追封朱重四为南昌王,并以朱文正为南昌王爵位第二世,还在洪武三年(1370年)册封年仅10岁的朱守谦为靖江王,并让朱守谦建立家庙祭祀朱重四和朱文正。
不仅朱守谦被封王,朱元璋连朱重四夭折的长子都给追封了,朱元璋给这位因夭折本没有名字的侄子起名为朱圣保,并追封为山阳王。
而朱重四的女儿也被朱元璋册封为福成公主,本来作为朱元璋的侄女按礼法只能封郡主,朱元璋特意加封她为公主,让她享受与自己亲女儿同等的待遇。后来朱元璋还亲自赐婚,把福成公主嫁给了福州卫指挥使王克恭,此后福成公主以皇帝侄女的身份享受着皇帝女儿的待遇,得以年老善终。
再说回靖江王朱守谦,他在成年后被朱元璋派到了封地广西桂林,但是他就藩之后很让朱元璋失望,他在封地内横征暴敛,纵容属官欺压百姓,朱元璋很生气,就褫夺了他的靖江王爵位,把他安置在老家凤阳当了一阵农民。
后来朱元璋觉得朱守谦当农民当的能改过自新了,于是就把他改封在了云南大理,结果他在云南大理依旧横征暴敛,最后还激起了大理白族人的武装反抗。这一下朱元璋彻底对朱守谦失望透顶,于是褫夺了他的封爵,并削除了他的宗籍身份,将他贬为庶人囚禁于凤阳。
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时,朱守谦在囚禁之所抑郁去世,年仅32岁。朱守谦去世后朱元璋的心又软了,他也不想大哥朱重四的后人失去皇族身份,于是他恢复了朱守谦的儿子朱赞仪的皇室成员身份,并让朱赞仪承袭了靖江王爵位。
此后朱元璋又把朱赞仪这位曾侄孙接入皇宫亲自教导,朱赞仪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教导,他成年之后谦恭有礼,待人温和宽厚,与父亲朱守谦还有祖父朱文正大不相同,这让朱元璋十分满意,于是朱赞仪成年后朱元璋又让他到桂林就藩。
就这样靖江王一脉一直传承到了明朝灭亡,直到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清朝的定南王孔有德攻占了桂林,抓住了末代靖江王朱亨歅并将其缢杀,明朝的靖江王一脉才被彻底废除,至此靖江王已经传承了28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传承时间最长的藩王爵位。
被朱元璋改名为朱兴盛的老二朱重六一家
朱重六是朱元璋的二哥,当初朱元璋的老爹朱五四、老妈陈氏和大哥朱重四饿死之后,是朱重六和朱元璋哥俩厚着脸皮四处求人借钱才最终安葬了父母、哥哥。
而朱重六在当时已经结婚生育有一子朱旺,但是当时老朱家实在是揭不开锅了,不然王氏也不会带着朱文正和福成公主跑到娘家去了。朱重六也没办法再养朱元璋了,因此哥俩一合计只能各自分开,朱重六带着妻儿去外地乞讨,朱元璋则凭着年纪幼小跑到了皇觉寺出家当和尚,好能有口饭吃。
后来朱元璋发达之后一直在寻找朱重六,王氏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还特意问王氏有没有在乞讨时看到过二哥朱重六,不过可惜的是王氏也没见到过朱重六。
再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依然没有放弃寻找二哥朱重六一家,而成了皇帝之后的朱元璋势力更加广大,他派出了很多人去民间四处寻找朱重六,最终让他找到了朱重六的妻子唐氏。在唐氏口中朱元璋才知道原来朱重六当年外出乞讨后还是因饥荒和瘟疫而亡,客死他乡,朱重六死后不久,儿子朱旺也因饥荒和瘟疫而死。
既然二哥没了,朱元璋只能给二哥父子俩进行追封了,于是他就给朱重六改名为朱兴盛,追封其为盱眙王,还追封朱旺为昭信王,并封二嫂唐氏为盱眙王妃供养起来。
被朱元璋改名为朱兴祖的老三朱重七一家
朱重七是朱元璋的三哥,早些年时由于老朱家实在贫苦,因此朱重七跑到外地老刘家当了上门女婿,不过很不幸的是朱重七婚后不久连子女都没有生育就去世了,朱重七去世后不久其妻子刘氏也跟着去世,因此朱重七这两口子死得很早,朱元璋也都是知道的。
所以朱元璋继位之后对朱重七进行了追封,他给朱重七改名为朱兴祖,并追封为临淮王,同时还追封三嫂刘氏为临淮王夫人。
其实朱元璋还有四位堂兄
朱元璋的老爹朱五四还有个大哥朱五一,也就是朱元璋的伯父,而朱五一还有四个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堂兄,分别是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以及朱重五(关于朱重五的名字还有一说为朱重四,而朱元璋的亲大哥名字应该为朱重五,此处历史上有争议,暂且不论)。
朱元璋称帝之后对伯父一家也进行了追封,他追封伯父朱五一为寿春王、伯母刘氏为寿春王夫人;追封堂兄朱重一为霍丘王、堂嫂翟氏为霍丘王夫人、堂侄朱铁哥为宝应王;追封堂兄朱重二为下蔡王;追封堂兄朱重三为安丰王、堂嫂赵氏为安丰王夫人、堂侄朱转为六安王、堂侄朱记为来安王、堂侄朱臊为都梁王、堂侄朱润为英山王;追封堂兄朱重五为蒙城王。
朱重五的妻子田氏后来是带着朱重五的女儿来投奔朱元璋,田氏为人十分恪守妇道,守寡有节,因此朱元璋十分敬重这位堂嫂,对朱重五的女儿也如同自己的亲女儿一般。
后来朱元璋更是把亲侄女福成公主和堂侄女一同册封,而朱重五的女儿就被朱元璋册封为庆阳公主。朱元璋在册封两个侄女时,礼部官员还认为朱元璋对两个侄女封爵过高,皇帝的侄女按照古代礼法只能封为郡主,但是朱元璋驳斥了这些官员,他认为自己家族人丁凋零,两位侄女自幼就失去了父亲,所以自己应该代替她们的父亲来疼爱她们,因此朱元璋执意册封两个侄女为公主,并让她们都和自己的女儿享受同等待遇。
庆阳公主成年后被朱元璋赐婚给了千户黄琛,庆阳公主与朱元璋的子女们关系都非常的亲近,在靖难之役时,建文帝朱允炆还曾请庆阳公主去找朱棣议和,庆阳公主当时直斥朱棣想篡位,把朱棣说得对这位堂姐是哑口无言。不过朱棣继位之后却并不怨恨庆阳公主,反而对她礼敬有加,永乐二年(1404年)庆阳公主去世,朱棣还表现得十分悲痛,为她缀朝一日并举行了隆重的丧礼。
在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的群体画像中,徐达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位出身淮西的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却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突然离世,享年五十...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7-30 达兰皇后:从陈友谅宠妃到朱元璋宫廷的悲剧终结者达兰,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复杂印记的女子,其人生轨迹与陈友谅、朱元璋两位乱世枭雄紧密交织。她曾是陈友谅的宠妃,后成为朱元璋的达定妃,最终却因复仇执念与宫廷阴谋走...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7-29 傅友德后代子孙的流散与传承:乱世中的家族史诗明初名将傅友德以“七战七捷”的军事传奇闻名史册,却在洪武二十七年因“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赐死,家族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并未绝后,其子孙在历史洪流中...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7-29 朱元璋:历史天平上的功过双面镜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之一。他以赤贫之身推翻元朝统治,开创大明王朝,却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出铁腕手段与严酷统治。这位“草根皇...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25 方国珍兵力考:元末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解析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方国珍作为最早举旗反元的势力之一,凭借浙东三郡(庆元、台州、温州)的地理优势与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元廷与朱元璋之间周旋近二十年。然而,关于其兵...
朱元璋多少岁 方国珍 2025-07-23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刘伯温的最后一个预言:历史迷雾中的智慧回响1375年寒冬,浙江青田的刘府内,病榻上的刘伯温将长子刘琏唤至身前。这位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谋臣,在弥留之际留下四句谶语:"蓝玉骄纵,必遭灭族...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07-10 明朝都察院:皇权下的监察利剑与制度困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长河中,明朝都察院以其严密的体系、广泛的职权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专制时代监察体系的巅峰之作。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9 朱元璋文字狱: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文字狱犹如一道道阴霾,笼罩着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为专制统治者钳制思想、维护权威的残酷工具。朱元璋,这位从草根崛起的大明开国皇帝,其...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8 马皇后为何未救刘伯温:历史迷雾中的权力与人情博弈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马皇后常以“贤后”形象出现,其智救宋濂、巧劝朱元璋的典故广为流传。然而,当刘伯温深陷胡惟庸构陷的漩涡时,这位以仁慈著称的皇后却未出手相救。这一...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7-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