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妹,相传为苏轼的妹妹,野史记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久负盛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历史上,唐宋八大家,文学造诣极高,深受后世景仰。在这八大家中,其中有三位就出自一家,而且是亲父子,那就是苏洵、苏轼和苏辙。
提到苏家,除了这三父子之外,还有一个更了不起的人物。据说聪明绝世,天赋过人,比起父兄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就是苏小妹。
因为她是女孩子,按当时的规定,是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为此在政坛上并没有留下什么足迹,但是在民间的名气却大得很。
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的热播,更是将传说中的苏小妹,塑造得栩栩如生,成为了聪慧女子的象征。
那么,她的才华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则民间传说,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足以说明问题。
传说一:与大哥斗嘴。
据说苏小妹长得俊俏,只是额头比较高,眼窝比较深,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也不生气,嘻嘻一笑,反唇相讥道:
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是讽刺苏东坡那把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念完诗后,苏小妹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是一副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五官搭配有些不合比例。当即笑嘻嘻地又占了一首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苏东坡一听,拍着苏小妹的头,乐得把眼泪都流了出来。
传说二:佛印与牛粪。
众所周知,苏东坡有不少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派寂然。
过了很久,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
苏东坡大喜,他看到佛印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
佛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我看你却像一尊佛。”
苏东坡暗暗得意,回家后,忍不住就把这话告诉了苏小妹。
苏小妹听了哥哥的话,说道:“哥,你又输了,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眼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粪,说明你心中都是牛粪。”
苏东坡恍然大悟,倒吸了口凉气。
传说三: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那年调到瓜州任职,与佛印往来更加频繁了,而此时的佛印已成了金山寺的住持。
一日,苏东坡自觉修持有道,便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苏东坡对此诗深感得意,便派一书童过江,说给佛印看。
佛印看后,提笔写了两个字:“放屁。”
佛印放下毛笔,示意书童把这两个字带回去。
苏东坡打开一看,又羞又气,即刻乘船过江,想要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佛印早已在江边等候。
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指责佛印:“我好心好意送你诗看,你不夸奖我也就罢了,为什么还骂我?”
佛印一脸无辜状:“我怎么骂你了?”
苏东坡:“你骂我放屁,你忘了?”
佛印一听哈哈大笑:“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过江来了呢?”
苏东坡羞愧难当,赶紧灰溜溜划船离开。
苏小妹听说此事后,捂着嘴笑得前仰后合。
传说四:苏小妹三难秦少游。
才子秦少游,久闻苏小妹大名,知道她不但相貌秀丽,而且才华横溢,慢慢的,就产生了爱慕之情。
后来,秦少游中了进士,觉得自己不能再矜持了,就提着礼物前去苏家求婚。
当时,苏家门前来求婚的人,络绎不绝,都排起了长队。
苏洵便让每个求婚者,都写一篇文章,然后交给女儿批阅。
苏小妹看了秦少游的文章,用娟秀的小楷,在上面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
苏洵便把苏小妹,许配给了秦少游。
洞房花烛夜,苏小妹有意想试试相公的才华,便命丫环将秦少游挡在门外,让他对对联:“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秦少游略一思忖,脱口朗声而出:“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聚新娘。”
苏小妹知道没难住,于是亲自开了门,喝完交杯酒,含羞道:“红帷帐前,与郎执手,若要同寝,需再对一联。”
秦少游莞尔一笑,拱手深施一礼道:“娘子,请讲!”
苏小妹调皮地道:“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秦少游这下难住了,度着步子冥思苦想,见苏小妹粉面含羞,不由心动:“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火红的烛光下,苏小妹脸上飞起两朵红云,她娇羞万分地吹灭了蜡烛……
婚后,才子与才女,互敬互爱,琴瑟和鸣。二人彼此珍惜,互相欣赏。每天各自手捧一盏清茶,坐在书房里,有赋不完的诗词,对不完的对联,唠不完的心里话。
可惜,天妒良缘,情深不寿。
婚后只有几年,苏小妹就在一场病中,香消玉殒,撒手人寰,没有为秦少游留下一儿半女。
当时,政治上备受失意打击,被贬在外地做官的秦少游,听到这一惊天噩耗,悲痛地写了一首《秋岁》:
水边沙外,城廓春寒退,花影乱,鸳声碎。
飘零疏酒盔,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鸥鸳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如此一位锦心绣口,才思敏捷的奇女子,就像天边那朵最美的云彩,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文学世家苏家,留不住她。才子秦少游,也留不住她。她太有才了,也许根本就不应该属于这个世间。
宋四家即“苏、黄、米、蔡”,他们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的前三家毫无争议,唯独“蔡”蔡襄有不同说法。有人说这“蔡”是蔡京,被后人更改为蔡襄的。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
苏轼 蔡京 2022-06-28 蔡襄在哪方面有建树蔡襄是北宋名臣,除了为官正直官声不错政绩斐然外,他的书法成就,其实响誉天下,更为突出。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宋四家的四位书法家书法可谓各有千秋,自成一体。苏体丰腴跌宕,...
苏轼 2022-06-28 《宝月帖》释文《宝月帖》又名《致杜氏五札之一》,苏轼书于治平二年(1065)。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4行,计42字。23厘米×17.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帖乃是东坡致唐弼曾祖父杜君懿札,...
苏轼 2022-06-28 米芾生平简介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这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
苏轼 2022-06-28 宋四家是哪四个宋四家是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明清以来,有一些人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应该是蔡京,后...
苏轼 蔡京 2022-06-28 李清照是怎么怼人的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但真实李清照可一点都不“婉约”,她不仅有才华,还爱喝酒,爱打马牌,还爱怼人。如果仔细比较,她比很多男人还要硬气。李清照年少成名气,就...
李清照的词 苏轼 2022-06-28 北宋第一段子手苏轼苏轼可以说是北宋第一段子手,幽默鬼马逗,这个段子手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损友”。为什么这么说呢?宋朝有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刘贡父,因晚年患病,导致头发眉毛大量脱落,连鼻梁都断了。有次,苏...
苏轼 2022-06-28 苏轼美食家的称号是怎么来的说到苏轼,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写的词,说到苏轼与食物,不能不说东坡肉,东坡肉就是苏轼发明的,放到现代来,苏轼简直就是一个妥妥的吃货啊。众所周知,苏东坡很倒霉,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
苏轼 2022-06-28 苏轼定风波赏析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苏轼 2022-06-28 《寒食帖》全文及注释《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
苏轼 2022-06-28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酿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当时的东北全境便沦陷在了日军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应该说是近代历史上最可耻的事件。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当时东北最高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 ◆刘贺夫妇奏牍为何会出现在刘贺墓中?-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