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40年(公元1612年),吴三桂出生在了一位军官之家,其父是吴襄,生母不详,但是其继母祖氏是辽西豪族祖家(祖大寿家)的妹妹。根据史料,吴三桂排行老二,他的哥哥叫吴三凤。他弟弟叫吴三辅,以及两个妹妹。(其实关于吴三桂的兄弟姐妹人数,各类史书中都没有完整的记载,到底他兄弟是不是三人,还是其他兄弟早夭或默默无闻,这就不得而知了)。
吴三桂一家人原本并不是中后所的人,他们的祖先原本是安徽徽州人,后移居到江苏高邮。因此,如果论籍贯,吴三桂应当是中后所人,真正的辽地人,祖籍为徽州或者高邮。
在《清史稿·吴三桂传》之中记载吴三桂是辽东人;《平定三逆方略》与赵翼的《平定三逆述略》中记载他是山海卫人;《明季北略》记载他是中后所人;《辽左见闻录》与《桑郭余鈴》记载他是锦州人;《平吴录》之中又记载他是铁岭卫人等。

所以吴三桂真正的籍贯并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但是吴三桂的祖先离开富庶的江南地区,多次北迁,最后北迁到当时的塞外之地——辽地是个不争的事实。
当时,辽地属于明朝的边疆,因为辽地的左侧是蒙古部落,又与女真各部落接壤,右侧是朝鲜国,属于明朝重点防御的军事要地。
明朝在辽地经营两百余年之久,屯驻了大量军队,蒙古又是明朝大敌,故而明军在辽地始终保持高度戒备。
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之下,当地百姓的生活肯定远不如内地,就更别说江南鱼米之乡了。而且这里地处塞外,气候寒冷,生活困苦,因此,内地人一般把辽地看为“危地”,很少有人会想着去那个地方。

关于吴三桂祖先的屡次迁徙的细节,已经湮灭在历史之中,史料也没有过多的记载,对此我们几乎是一无所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吴三桂祖先一直北迁,迁到边疆之地落户,大概与吴家的家庭经济状况有关。他们既不是必须戍守边疆的将士,也不是因罪谪戍边疆的罪臣,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生活窘迫被迫迁往边疆找生存机会或者去边疆经商。
从吴襄习文习武来看,吴家并不像是贫穷之家,不过肯定也不算很富裕,因为家境宽裕,就不会不会多次迁移,甚至迁移到边疆苦难之地。
根据其祖先居住徽州、累次北迁,最后到达辽地的情况来判断,很有可能是从事某种边疆商业活动的。

史料记载吴襄善养马,这可能与经营和贩卖边疆辽地马匹有关。
商人都是趋利所至,家随人迁,而且徽州又是经商成风的地区,吴家以贩卖辽地马匹为其营生,最后“流寓辽东”,就成为最大的可能。
由此就可以想象得到,当吴三桂的祖父与父亲初来辽东,家中的境况并不是很好,当然也算不上窘迫。
可是,这个外省“流寓”来的家族却奇迹般地发达起来,最后到吴三桂手中,可以称得上是辽地的豪族巨姓。
当然成为豪族巨姓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吴家迅速地发迹。

一是靠仕宦之途。
在吴三桂未发达之前,吴家还并不是特别显赫。吴襄在天启二年(1622年)考中武举进士,这一年,吴三桂已经10岁了。吴襄中举前的情况,迄今没有见到有可靠史料可供参考。可是他能考中武举,足以证明吴襄的确在长期习武。为了适应在辽地与蒙古兵和女真兵作战的需要,他必须熟练地掌握弓马骑射的技能。
虽然说吴襄中举了,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武举在明朝一般不受重视,一开始也只能出任一些比较低级的军官,还谈不上社会地位的明显变化。
而且在吴襄的长辈中,也就是吴三桂的祖父辈,没有一个是当官的。不论是吴三桂本人,还是当时及其以后的史书,都没有提到其祖先的职业或者社会身份,因为在封建社会,从事商业一般会被人们视为贱业。
因为在吴襄中举之前,吴家实在没有可向人们夸耀的东西,即使是吴襄中了武举,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东西。
这也就是说,吴家跻身于官僚阶层,并且以此为发达之阶,实始自于吴襄。
随着吴襄官位的不断提高,吴家家庭地位和经济状况也稳步上升。

二是与辽西将门世家祖家联姻。
靠着祖家的社会关系,吴家迅速地在辽地发展起来。祖家世世代代居住辽地,是明朝的宁远卫世将,到了祖大寿这一代的时候,已经历经五世,皆以军功发家,是真正的将门大族。
祖大寿于泰昌元年(1620年)授职为靖东营游击;天启元年(1621年)授职为中军游击,成为广宁巡抚王化贞的部属。后来与袁崇焕共同守卫宁远城,获得“宁锦大捷”,立下大功,从此平步青云,直到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帝为了安抚辽地将门,又擢升为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
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家满门皆为将官。祖家是辽西首屈一指的将门巨族,为了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至崇祯帝即位的时候,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家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至今,这座牌坊仍矗立于兴城内中心大街。
吴家以祖家为后盾,得到了他们的庇护和扶持。两家之间结成姻亲关系,大约也是从吴襄投效祖家门下开始的。吴襄被招为祖家的门婿,后来,祖大寿将妹妹嫁给了他,吴襄和祖大寿也就从部属关系进一步发展成裙带关系。

吴襄在祖大寿手下也频繁升官,最后升为都指挥使,留镇宁远。
崇祯四年(1631年),吴襄已经是锦州城的总兵官,总兵一职,在明朝是一地区的最高将官军职,是拥兵万人乃至数万人的高级将领,也就是说此时的吴襄真正的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
借助祖家的力量,吴襄官运亨通,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此,吴家乱七八糟的人都纷纷走上了仕宦之途,最后祖吴两家都成为独霸辽西的声势煊赫的将门望族。
他们执掌兵权,握有数万军队,而且还有数千家丁的私人武装。
这又可称是一个以祖家为首的真正的大地主大官僚大军阀集团。

这个集团极其庞大,祖家吴家的家族人员分布于辽西地区各城镇,各要塞,各交通要道,把持着辽西地区的一切权力,掌握着辽西地区的生杀予夺大权。
实际上,要不是满洲女真崛起,辽西地区已经成为祖吴两家的天下。
就连朝廷大员,直至皇帝也不敢轻易地去触动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就算是家族中有人犯了大罪,也不得不采取宽容的态度。
在吴三桂崛起前,此时的吴家已经是集官僚、军阀与地主三位于一体的辽西超级豪族。吴家的发迹和神奇般的崛起,肯定不是来自正当途径,而是依靠权势的巧取豪夺,从而聚敛了惊人的财富和庞大的家业。
佟国维(1643—1719年),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作为清朝外戚大臣,其一生与清初政治紧密交织,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显赫家世:外戚光环下的...
佟佳氏 佟国维 2025-11-26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的沉浮人生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名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他的一生,既...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11-26 岳升龙:清朝康熙年间的铁血名将与四川提督在清朝康熙年间的风云变幻中,有一位将领以忠诚、勇猛与智谋著称,他便是岳升龙——一位从基层士兵成长为四川提督的杰出军事人才。岳升龙的一生,是清朝初期军事史上的一个...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26 恭亲王奕訢:清末政坛的改革先驱与外交巨擘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中,恭亲王奕訢以“帝才”之誉成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更是中国近代外交体系的奠基人。这位道光帝第...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光绪是谁的儿子 2025-11-25 钮祜禄·讷亲: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权臣与悲剧将领钮祜禄·讷亲,作为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重要大臣与将领,其一生跌宕起伏,既曾权倾朝野,又因一场战役的失利而身败名裂,最终以悲剧收场。显赫家世与早年发迹钮祜禄·讷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禩: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禩,作为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八子,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笔。他的一生,从备受宠爱到深陷夺嫡漩涡,再到最终被雍正帝打压至死,...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2月10日—1755年2月16日),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在康熙朝备...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李莲英:清末慈禧时期总管太监的复杂人生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原名李进喜,道光二十八年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祖籍山东齐河,是清末慈禧时期最具影...
李莲英死亡之谜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11-25 胤禟:康熙帝第九子的风云人生与悲剧结局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0月17日—1726年9月22日),后改名允禟,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生母为宜妃郭络罗氏。作为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欧鹏:绰号摩云金翅的梁山好汉在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浩瀚星空中,欧鹏以其独特的绰号“摩云金翅”和鲜明的个性,成为梁山好汉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员。他的一生,从军户子弟到绿林豪杰,再到梁山好汉,充...
林豪 2025-11-2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