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驾崩,其子爱新觉罗·弘历受遗诏继位,也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是个有理想的皇帝,刚继位就准备放手大干,但其在头一年(包括雍正十三年的后四个月)的执政时间里,基本上就是在和死去的雍正皇帝唱反调。
雍正皇帝崇尚僧、道,生前养活了不少相关人士在皇宫内帮其修道炼丹,根据《清史稿·高宗本纪》中的记载,乾隆首先就拿这帮人开刀:“九月......壬寅,止进献方物。禁内廷行走僧人招摇。”
从传言雍正皇帝的死因是服食丹药过多来看,乾隆的这个行为无可厚非,历史上死于丹药中毒的皇帝不少,乾隆对此厌恶和警惕是应该的。
可在此之后,乾隆的许多行为就完全颠覆了雍正在遗诏中称赞他“居心孝友”的说法,把雍正爱干的事全给掀翻了。
如乾隆登基后的当月:“庚戌,召杨名时来京……戊午,赏李绂侍郎衔,命管户部三库事。”次月“丁丑,起彭维新为左都御史。”
这几个人中,杨名时早在雍正六年就被论罪罢官,且根据《雍正起居注》中的记载,他是雍正相当厌恶的官员,称其为“逆子”、“逆臣”,还骂他是“巧诈沽誉,朋比欺朦,从不实心办事,毫无亲君爱国之心”。
李绂因和雍正宠臣田文镜互相攻讦,于雍正五年两次被雍正判为死罪,后虽免死,但此后弃用时间也长达八年。
而彭维新是受乾隆的叔叔,果亲王允礼的弹劾,被雍正关在监狱中。
除以上三人之外,早在雍正四年就被罢官的前江苏巡抚张楷,雍正七年因触怒雍正,被发配到军中效力的前监察御史谢济世,等等诸人,全部被乾隆召回为官。
简单来说,就是雍正朝获罪,不被雍正喜欢,甚至厌恶的官员,乾隆都予以重用。
乾隆对待雍正朝的论罪官员如此,对待雍正朝判定的一些案件,也是如此。
比如,乾隆于十月“命治曾静、张熙(两人都是雍正朝吕留良案中的关键人物,极力宣传反清复明,雍正和曾静编《大义觉迷录》,以此反驳民间反清言论)罪。”两个月后,即“磔曾静、张熙于巿。”
而这两个人,是雍正曾公开宣言:“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并予以保护的的人。
乾隆元年三月,乾隆“释汪景琪、查嗣庭(金庸先祖查昇的堂兄)亲族回籍。”

汪景琪是年羹尧的死党,其所编著的《西征随笔》被雍正狠批为:“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汪景琪被雍正杀掉后,脑袋在菜市口悬挂十年之久,家人全部发配给披甲人为奴。
查嗣庭于雍正五年因文字案,被定为“讽刺时事,心怀怨望”之罪,本人自杀后,还被雍正下令戮尸,子孙十六岁以上者全部被杀,十六岁以下者,包括女眷,全全部发配给披甲人为奴。
如此被雍正判定的重罪之人的家人,乾隆全部赦免。
雍正不想杀的人,乾隆马上给干掉,雍正判重罪的人,乾隆却马上赦免,他想干什么?
和上述乾隆刚一继位就马上反雍正的政策相比,乾隆十三年后,全部赦免被关押的雍正的兄弟们、恢复被开除宗籍的允禩、允禟等人后代的皇族身份,就不算什么了。
古有“子不言父过”的伦理规则,或许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和雍正皇帝不太一样,可要改变雍正的某些政策和行为,也不至于如此急迫。
即便是为了其宽仁治国的理念,但在继位之初,雍正尸骨未寒之时,这样的行为难免不令人遐想。
乾隆为何要不顾及雍正的颜面,急切地推翻雍正的各项主张?
其实,根子是在雍正身上,而乾隆的这些反雍正政策的行为,也是得到了雍正的许可。
乾隆继位之初,清朝上层的政治气氛是很紧张的,这都是雍正在位十三年中,因为要强硬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受大部分士绅、官员反对的革新政策带来的结果。
雍正是用比较严酷的态度对待反对者,由此带来的是,皇权和臣子们的严重对立。
比如被雍正发配充军的谢济世就公开指责其是“杂霸之治”,这代表了绝大部分官员对雍正和皇权的不满。
这样的紧张氛围和对立关系,显然不利于清朝的统治,初继位的乾隆知道,病死的雍正也知道。
雍正如果不病死,未来也会采用部分和乾隆类似的手段来缓和和臣子们的关系,只不过因为突然病死,没来得及做。
而为了继任者乾隆能顺利地掌握权力,且不受道德伦理的指责,雍正在遗诏中,给乾隆铺好了路。
在《雍正遗诏》中,有这么两段话,可以表明雍正的态度:

至于国家刑法禁令之设,所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以端风俗,以肃官方者也。然宽严之用,又必因乎其时。从前朕见人情浇薄,官吏营私,相习成风,罔知省改,势不得不惩治整理,以戒将来,今人心共知儆惕矣。
凡各衙门条例,有从前本严而朕改易从宽者,此乃从前部臣定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斟酌,而后改定,以垂永久者,应照更定之例行。若从前之例本宽,而朕改易从严者,此乃整饬人心风俗之计,原欲暂行于一时,俟诸弊革除之后,仍可酌复旧章,此朕本意也。嗣后遇此等事,则再加斟酌,若应照旧例者,仍照旧例行。
从中可以看到,雍正清楚的表明了“然宽严之用,又必因乎其时”的态度,且明明白白的告诉乾隆,他采取的严苛政治行为,是特殊情况下的暂时实行,乾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改。
正是因为有了雍正如此正式的交代,乾隆才能在继位之初,不用理会孝道的伦理羁绊,大张旗鼓的推翻雍正的一系列严苛行为。
雍正是个相当有本事的皇帝,对于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宽松和紧张,有他自己的路线图,他在位时,目标就是把国库堆满银子,既然完成了,自然就会缓和君臣关系。
乾隆和雍正的治国理念稍有不同,没有雍正的遗诏,他也会改,只不过,不会那么快的改,毕竟,要考虑到雍正的声誉。
而雍正也不傻,用遗诏的方式,让乾隆可以放心大胆的改,父子配合如斯,当然就能继续“康乾盛世”。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端柔公主的抗争与妥协:一场远嫁蒙古的命运博弈在清朝雍正年间,一场围绕公主远嫁蒙古的政治联姻,因一位公主的激烈反抗而充满波折。这位公主便是和硕端柔公主,她以大哭三天三夜的激烈方式抗拒远嫁,最终在皇权的威压下...
雍正如何继位的 和硕端柔公主 2025-11-17 年羹尧倒台后:妻儿命运中的皇权铁腕与家族血泪雍正三年十二月,一代权臣年羹尧在狱中自裁谢罪,这位曾让西北军民闻风丧胆、令朝堂百官俯首的"年大将军",最终以九十二项大罪的罪...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11-14 舒妃:无子之身,却盛宠不衰的清宫传奇在乾隆皇帝那庞大且后宫佳丽如云的宫廷之中,妃嫔们想要脱颖而出、获得长久的宠爱绝非易事。然而,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入宫便直接成为一宫主位,一生未曾诞下子嗣,却始终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舒妃 2025-11-13 令妃:宠冠六宫却止步皇贵妃的隐秘逻辑在乾隆帝的后宫中,令妃魏佳氏以十年生六子、统摄六宫十载的战绩,成为清朝历史上生育能力最强、执政时间最长的皇贵妃。然而,这位以宫女身份逆袭的传奇女性,至死未获皇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13 圆明园阿哥弘曕:被宠爱毁掉的皇室骄子在清朝乾隆朝的皇室成员中,爱新觉罗·弘曕的一生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的悲剧。这位雍正帝最小的儿子、乾隆帝最年幼的弟弟,从备受宠爱的“圆明园阿哥”沦为被降爵罢官的罪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雍正与宜妃:权力更迭下的恩怨纠葛在清朝康熙与雍正两朝交替之际,宫廷内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其中雍正帝与康熙宠妃宜妃之间的恩怨,成为这段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雍正对宜妃的羞辱,背后交织着个人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权臣的藏金术:和珅如何在无银行时代构筑财富帝国?在清朝乾隆年间,权臣和珅以“富可敌国”闻名史册,其贪腐所得远超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当现代人困惑于“没有银行,巨额财富如何安全存放”时,和珅的藏金术却展现出惊人的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和珅 2025-11-12 孝圣宪皇后:紫禁城中最有福气的皇太后在紫禁城的漫长历史中,无数嫔妃在这座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宫殿里沉浮,而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无疑是其中最有福气的一位。她的一生,跨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见证了“康...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1 雍正兄弟命运分野:为何仅老十三能善终?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惨烈角逐中,雍正帝胤禛以冷峻手腕稳固皇权,对参与夺嫡的兄弟展开系统性清算。在15位成年兄弟中,除早夭者外,仅老十三胤祥与老十胤?得以善终,...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