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有那么些惊人的奇遇与巧合,《万历十五年》中记述了不少明朝时期的“巧合”,但明朝还有另一件事似乎也在冥冥中受到天意安排——1398年6月24日,开国明君朱元璋驾崩与1398年5月13日,振国名臣于谦出生。于谦的降世仿佛就是上天为走向衰落的大明王朝续命而安排的杰作。提起于谦,人们第一个想起的大概是相声界的捧哏泰斗,郭德纲的搭档——相声演员于谦。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与岳飞齐名、为明朝续命200年的忠臣良将于谦。一战成名,于谦1398年5月13日出生在浙江钱塘县,家中世代为官,其祖父官至工部主事,父亲隐居。于谦自幼敏而好学,七岁便被和尚称赞相貌不凡,有主国之相。于谦崇拜文天祥,在座位旁悬挂他的画像自我勉励,立志报国。1421年,于谦考取进士,开始了为官生涯。1426年,汉王谋反,明宣宗亲自率兵平叛于谦任御史随行。宣宗命于谦细数汉王罪行,于谦当面痛下针砭、唇舌如剑,将汉王之罪细数无疑,汉王羞辱不堪,跪伏在地,认罪伏法。于谦一战成名被宣宗赐封为江西巡按。
1430年,于谦被升任为兵部右侍郎,到河南、山西两地巡抚。于谦兢兢业业,在当地大兴改革,救灾治水、收私地、强边防,受灾百姓广得安置,无不感念其恩威。被害入狱此间,在外为官的于谦与朝廷内阁杨士奇等三位官员通力协调,所提政见无不顺畅采用。随后三位官员之责被太监王振接管。王振奸诈贪婪,借职位之便大肆敛财,送礼攀附者不在少数,引得风气败坏。于谦政见时常受阻,有人劝他送些薄礼成全王振颜面,于谦冷冷一甩袖子说:“我袖中没有财物,只有清风”。“两袖清风”的于谦成了王振的眼中钉,王振找人举报于谦用人唯亲、因不得重用对皇帝不满。英宗听信谗言,将于谦判斩。这一消息传到百姓耳中,百姓义愤填膺,联名为于谦证清白,声讨王振谋害忠良。王振不堪压力,谎称因罪犯与于谦同名抓错了人,将其释放。
于谦因百姓爱戴躲过一劫,被贬为大理寺少卿,发往山西。山西官民拥护于谦留任,连属地藩王也为他求情,于谦又坐回巡抚之位。力挽国难边境瓦剌对大明虎视眈眈,1449年,也先举兵来犯。王振鼓动英宗亲自迎战,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都建议英宗不要涉险,但英宗不听劝阻,率军亲征,于谦留守京都,邝野随行。英宗率领的明军与瓦剌军在土木堡对垒,由于指挥的王振毫无军事才能,50万精良明军大败,英宗被也先俘虏。国君被俘,朝野大震,百官惶惶。在朝会上,有人提议迁都避难,于谦当场呵斥:“宋朝迁都亡国之鉴犹在,提议者是动摇国之根本,应当斩首!”此举震慑了逃难之风。他随即接任兵部侍郎,力推郕王为帝,调派南京、山东、河南、北京等地驻军前来抗敌,统筹兵士整编、粮草供应,运筹帷幄,派遣一万将士伏击瓦剌骑兵,瓦剌大败,士气大损,就此保住了京城。
郕王主政后,朝中重臣纷纷上谏,要郕王治王振的罪,诛其九族。王振余党垂死挣扎,当庭威吓,被户科给事当场打死,两方矛盾爆发,朝上一片混乱。郕王惊惧,要退朝躲避,于谦赶忙挤过人群,上前劝阻道:“马顺死罪,打死不必追求。”王振余党不敢为死罪之人在朝堂争斗,一场大乱得以平息。此乱之后,吏部尚书王直感叹:“江山社稷,全系于你了。此乱若不是你在,一百个王直也压不下来。”
这次朝乱之后,郕王对于谦信任备至,人事任免都听取他的谏言。于谦大刀改革,撤立了大批文武官员,整顿军机,强力抗敌。战场上立下“将领撤退斩将领,军士撤退斩军士”的军规,组织将士们死战。在于谦治理下,明军军风整肃,朝局渐安。一年后,也先提出将囚禁的英宗送回来,并要求朝贡。之后,也先贪心不足,一再要求增加赏赐,不给便在边境作乱。于谦在瓦剌朝贡使团进京时摆下重重军镇,威慑使团。不表寸功,不享富贵朝局稳定后,于谦在边境推行屯田制,军队自给自足,战力大幅度提升。他又安排大将去驻守贵州,边境安稳。于谦一人调动全国军力,调度合理、变动灵活,思虑之周全无人能及,其军事才能领下属将官折服,所下指令无不畅通执行。在他的治理之下,明军军纪严明,四境安稳,英宗也终于被迎回。
人人都承认于谦的辅国之功、叹服他的治军之才,但于谦从不居功,秉承谦逊廉洁之风,一再推辞赏赐。皇上赐给他的豪华府邸、黄袍、宝物都被他统一封存,自己旧衣素餐也从不使用。奸佞当道,忠臣冤死于谦刚直不阿,对不正之风毫不容忍,加上他的功绩和权势影响很大,奸佞小人备受掣肘,心生怨愤,谋划奸计要铲除他。敌军撤退后,御史罗通便牵头弹劾于谦,说他虚报功劳。御史顾曜说他自视功高、横霸内阁,于谦当场与他们雄辩,但这场弹劾并没有结束,御史不断上书弹劾他,全靠代宗信任,于谦才得以保全。
1457年,代宗病逝后,英宗复位做了皇帝。于谦得罪过的朝臣蜂拥而上,设计弹劾于谦。于谦与大学时王文一同被控谋反,英宗下令将其下狱,王文力争无果,两人被判处死刑,一代名臣、国家栋梁被斩首于崇文门外。行刑当天阴云蔽天,百姓夹道为其喊冤,现场哭声大动,一名军士为其撒酒祭奠,受鞭责也不退却。抄家时,人们发现于谦家中一贫如洗,所有赏赐都完好无损地锁在正屋内。一年后,谋陷害于谦的一干奸佞诡计败露,英宗悲愤自悔,严惩小人。宪宗即位后,为于谦恢复声明,一代忠诚终于沉冤得雪,英灵得安。“杀人放火金腰带,修路补桥无尸骸”,世间的忠良多数不得善终,小人却能享受权利富贵。但时间会说出真相、洗刷冤屈、惩治罪恶。后世的功德碑上刻着功臣的威名供人观瞻膜拜,耻辱台上也会刻下奸臣的名讳供人踩踏唾骂。历史虽然并不光明,但历史是真实。以史为鉴,以贤良为榜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 万贵妃与客氏:明代后宫权势女性的双面镜像明代宫廷史上,万贞儿(万贵妃)与客印月(客氏)作为两位以乳母身份崛起的女性,均以非传统路径突破后宫等级秩序,成为影响皇权运作的关键人物。然而,二人的权势根基、政...
客氏 万贵妃 2025-09-16 鱼玄机与绿翘:主仆恩怨背后的晚唐社会镜像晚唐咸通九年(868年)夏,长安西郊咸宜观后院惊现一具女尸。经查,死者是道观婢女绿翘,凶手竟是女冠鱼玄机——这位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名动诗坛的女诗人,因...
鱼玄机 2025-09-16 内厂:明代皇权博弈下的昙花一现在明代复杂的政治生态中,特务机构始终是皇权与官僚集团角力的关键工具。当锦衣卫、东厂、西厂构成的特务网络已无法满足统治需求时,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1508年)...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9-16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祁钰妻儿之死:权力漩涡中的家庭悲剧明代宗朱祁钰的妻儿之死,是明朝历史上一段充满争议与谜团的往事。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祁钰的妻子汪皇后与儿子朱见济服毒自尽的情节,引发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好...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2025-09-15 王守仁真的那么厉害吗?——从多维成就解析“千古完人”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以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成就,被后世誉为“真三不朽圣人”。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其思想影响远播...
王守仁 孔子 2025-09-15 罗贯中:元末明初的文学巨匠与章回小说鼻祖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一说为山东东原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被誉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 2025-09-15 朱温与朱元璋:跨越时空的朱姓帝王,却无血缘关联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姓虽非大姓,却诞生了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帝王——后梁太祖朱温与明太祖朱元璋。二者同姓且同为开国君主,又同为安徽人,常引发后人对其关系的猜测。然...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9-15 朱棣是否知晓帖木儿东征:历史迷雾中的战略博弈公元1404年冬,中亚草原上寒风凛冽,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正沿着天山南麓向东方推进。这位征服了半个亚洲的“跛子征服者”,将矛头指向了万里之外的大明王朝。而此时,南京...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