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来不缺乏英武的君主,尤其是汉唐二朝,所出的英主最多,在唐代的历史上,李世民被后世的人一致认为,是可以与秦皇汉武等人齐名的千古一帝,其子孙李隆基,更是开创名垂千古的盛世,虽在晚年时昏聩,但年轻时的李隆基,用现在的话说,可是个十足的
徐茂公一生改了四次名字。第一个名字徐世勣,这是爹妈给起的,投降了李唐之后,因功勋卓著,被李渊赐予国姓,于是改叫李世勣,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后,他为了避皇帝的讳,又改名叫李勣,到了后来,孙子李继业造反,武则
李世民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年老的尉迟敬德?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历史上,君主与臣子之间总是会有奇妙的关系。在征战之时,君主与臣子之间一般都是一心同体,一致对外,而一旦征战结束,主子成为了帝王之后,却会相互的猜忌,臣子可能会想要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女皇武则天,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武则天退位不到一年为什么就猝死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连李唐的国号都给改了,太霸气了。然而,就这样一位霸气女皇最后也被迫退位,更是在退位后不久就猝死了。那么,
杨玉环独爱吃荔枝,背后原因是什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苏轼《荔枝叹》在古代的文人笔下,杨贵妃爱吃荔枝仿佛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因为在这些文人眼中看来,
武则天退位后,为何很快就去世了?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孔子有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折射出中国古代对于女性的歧视,就连孔夫子这位圣人也难以摆脱那个时代的影响,更不用说其他人了。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史,24史所载王侯
中国古代有权利的女人,每个朝代都有唯独武则天一个人称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中唯一的女皇,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在临终之前,将皇位传给了李治这个懦弱无能的皇帝,最终导致皇帝之位落入了武则天的手中,大唐江山差点因此而覆灭。因此很
对吕后和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样是女性掌权,为何吕后家族被诛灭,武则天的家族却得以保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作为男性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当然也有例外,历史上也有不少皇帝被架空,女性掌权的情况。最有
武则天儿子写的一首诗,堪比《七步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686年正月,武则天昭告天下要将政权归还给四子李旦,李旦听闻之后,并没有任何欢喜。此时的李旦已经登基两年,但是有武则天垂帘听政,他与傀儡无异,知母莫若子,武
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发动兵变,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复辟李唐王朝,是为神龙政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
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发动兵变,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复辟李唐王朝,是为神龙政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
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发动兵变,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复辟李唐王朝,是为神龙政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
裴寂,唐朝开国功臣、宰相,颇受唐高祖李渊的重用。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根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掌权期间一共任命了十二位宰相。除了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两位皇子之外,裴寂的权势和地位最高,可以说是李渊最重用的宰相。
建文帝真的是把明朝江山“拱手”让给朱棣的?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篡权夺位的事件虽然时有发生,可真正成功的极少,比较著名的,无外乎隋唐时期,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以及明朝时,燕王朱棣发起的“靖
神龙元年(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复辟了李唐统治,史称神龙政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按理来说,李显应该很感激帮助他登基的“神龙政变”功臣。但历史却是李显一点都不感激“神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的妻子,也是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的妹妹,但是长孙皇后生前一直反对唐太宗重用自己的哥哥,甚至让他被闲置了将近十年,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按照史书记载,长孙皇后反对唐太宗重用长孙
唐朝中期,唐代宗李豫和权宦鱼朝恩之间为了争夺财证权和军权进行了多次交锋。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代史书记载“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京师多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禁,乃悉以租赋进入大盈内库,以中人主之意”。第五琦并非
薛丁山的武功为什么比樊梨花差那么多?其实这是樊梨花的师父更厉害,因为薛丁山和樊梨花的师傅是谁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薛丁山的师傅薛丁山师父是王敖老祖,这王敖老祖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在评书中,王敖老
唐隆元年六月庚子(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长安城共同打起来一场宫廷政变,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史称唐隆政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玄宗李隆基是通过两场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成为大唐真正的皇帝的
樊梨花真的杀了她亲爸吗?为什么要杀自己父亲呢?其实并非樊梨花有意大逆不道,真的是误杀,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樊梨花见薛丁山收兵进关,却自鸣金收兵进到关中,来到内衙,樊洪说:“女儿今日出兵,胜败如何?”樊梨花说:“
薛丁山为什么要三休三请樊梨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樊梨花大义灭亲开关降唐,薛仁贵感其忠义,令与丁山成婚。丁山误解樊梨花杀父的意图,休之。丁山陷烈焰阵,请出梨花赶救,又一次误会而
他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最终结局如何?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在江宁(今南京)任知府。因仰慕王安石的才学,很多文人都前来向王安石拜师,其中一人名叫李定,很得王安石的信任。熙宁三年(1070年),李定
长孙无忌,唐初时期外戚、宰相,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进而得出唐太宗是关陇集团第一代言人的观点。但实际上在唐太宗登基前,长孙无忌都是关陇集团的边缘人物,他的存在恰恰证明秦王李世民当时并不是关陇集团的第一代言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
唐初时期有两位超级军事家,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位则是卫国公、“军神”李靖。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令人奇怪的是,病逝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的“军神”李靖在贞观九年(635年)之后就逐渐退出了唐朝军界,不再领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626年9月4日),李渊传位给李世民,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的登基大典是在东宫显德殿举行的(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东宫是太子居住办公的地方,唐太宗的登基大典为什么会在东宫举行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
隋末唐初时期,李渊父子崛起的速度非常快,其中有一个原因与杨谅有关。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并在几个月里就打进隋朝都城大兴(唐长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三分天下有其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位期间,开启了前朝修史工程,但工程最终却以“烂尾”收场。在父亲的“前车之鉴“下,唐太宗是如何完成修史工程的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渊修史工程“烂尾”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主持修史工程的大臣多与前
唐高祖李渊登基后曾下令编撰南朝(南梁、南陈)、北朝(北齐、北周)和隋朝的史书,但没能成功,最后以“烂尾”收场,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熟悉古代史书编撰的朋友们都知道,“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梁书
秦琼卖马的故事是怎样的?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秦琼卖马,是个汉语成语,秦琼卖了自己的坐骑。秦琼卖马说明了英雄也有陷入困境的时候。‘秦琼卖马的故事隋朝末期,在济南府担任要职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到潞州办
唐朝盛世时期的美女长啥样?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武则天的形象漂亮大气,当然这是用我们现在人的眼光去看待的,如果放到唐代说不定是个丑八怪,因为唐代以胖为美,而我们现代以正常体态为美,之说以电视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