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使至塞上》文学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鸟鸣涧》创作背景及名家点评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
《鸟鸣涧》整体赏析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
《送邢桂州》名家点评 《送邢桂州》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送友人邢济就任的诗。全诗借助想象友人此行一路击水扬帆所见风光,描写从镇江经洞庭到桂州沿途所见的景物。颈联两句犹为精彩。诗人通过变幻的色彩表现湖海的浩渺和潮水的涌猛
《送邢桂州》文学赏析 《送邢桂州》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送友人邢济就任的诗。全诗借助想象友人此行一路击水扬帆所见风光,描写从镇江经洞庭到桂州沿途所见的景物。颈联两句犹为精彩。诗人通过变幻的色彩表现湖海的浩渺和潮水的涌猛
《山居秋暝》名家点评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
《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
《送别》简介与赏析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
王维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王维的个人影响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
王维的田园诗与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
王维的文学特色 文学特色作品风格关键词: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诗如画卷
王维的历史评价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指的就是董永和七仙女吗 要抬头在满天星河里寻找爱情的传说,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观点是,首先要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所以他在《秋夕》诗里说:“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据我考证,从时间上看,最早的两个典型的爱情故事的传说
元好问在诗歌上的主张 元好问的诗歌主张具见于《锦机引》、《论诗绝句三十首》、《杜诗学引》等诗文之中。其中以《论诗绝句三十首》为最有代表性。这组论诗在形式上继承了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继杜之后以诗论诗的难得佳作,在文学
《论诗三十首》其十 《论诗三十首》其十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特,只是。少陵,天宝中,杜甫客居长安近十年,住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微之,元稹字。这首诗是元好问针
八仙人物之张果老的故事 道教八仙之一。亦作张果。据《唐书》记载,确有其人,本是民间的江湖术士,因民间相传逐为神仙。居山西中条山,自言生於尧时,有长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的丈夫)不时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则天也召
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 元稹与白居易白居易与元稹是当时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结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元白”。两人之间经常有诗歌唱和,即使两人分处异地,也经常有书信往来,并发明了“
八仙人物之韩湘子的故事 韩湘子本来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但他坐稳了八仙之一的位置以后,文人学者也来凑热闹考证他的身世,但真正有力量的还是那些民间流行的故事。相传韩湘子字清夫,是韩愈的侄子,有的说他生有仙骨,素性不凡。他厌烦华丽,
杨玉环简介 杨玉环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号太真,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市)人。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杨
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 第一场定情册封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在位二十余载,呕心沥血,且喜塞外风清万里,民间粟贱三钱,太平世界,胜于贞观之年。便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每日笙歌宴乐,快慰平生。在宫廷宴乐中,他发现跳霓裳
画蛇添足的成语典故 画蛇添足释义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画蛇添足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唐·韩愈《昌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诗词赏析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元稹酬答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元和十年写于通州任所。诗中抒发的情感及其表现手法与《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一诗相似,但诗人心情较为平静,易凄
元稹、白居易互赠的诗 “元白”情深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
白居易、元稹因气味相投结交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是一种心心相惜的那种友情。他们有非常相似的人生经历,所以才有更多的共鸣。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两个人有非常相似的经历,所以就有非常多的共同语
历史上的元稹是一个怎样的人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出生于长安靖安坊祖宅,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
元稹的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李肇《唐国史补》:“元和以后,诗章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李戡有言:“尝痛自元和以来,有元白诗者,纤艳不逞,非庄人雅士,多为其所破坏。流于民间,疏于屏壁,子女父母,交口教授,淫言语,冬
元稹的贬官历程:二贬通州 二贬通州元稹因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不为朝廷所容,流放荆蛮近十年。随即白居易也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虽然通州、江州天远地隔,可两人来往赠答,计所做诗,有自三十韵、五十韵直至百韵者。江南人士,驿舍
元稹的贬官历程:一贬江陵 一贬江陵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再论“
元稹:入仕以后,结婚高门 选婚高门贞元十八年(802年)冬,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考试。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朱元璋
孝庄
乾隆
秦桧
土木堡之变
清朝官职对应的现代官职
长津湖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