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63年8月,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
还不了解:刘备东征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在称帝之后东征,是因为他被愤怒冲昏了头?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同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决意亲率大军出兵攻打东吴。而在刘备决意东征后,蜀中曾有
诸葛亮死在五丈原之后,魏延与主将杨仪发生了严重的矛盾,魏延坚持北伐,而杨仪却认为当下最紧要的是撤军,最后魏延被杀。诸葛亮一直认为魏延有反叛之心,并且在死后设计杀死了魏延,但是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诸葛亮并没有如此做,只对杨仪等人交代,如果魏延不
钟会之乱是钟会在新亡的蜀汉的将领姜维的帮助支持下,于264年反对曹魏的一场起事。钟会自认为能力足以战胜司马昭,进可以争夺天下,退也能占据蜀汉,遂陷害原同僚邓艾,并且图谋反叛。最终,邓艾被杀,叛乱也因为钟会部下的叛变而瓦解。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
对关羽和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镇守荆州,刘备为什么不派谋士协助关羽?综述武功高,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功盖华夏是桃园三结义让刘备和关羽的成为了异姓兄弟,也在后来成为了刘备
曹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年—258年),魏大将军司马昭在寿春与将近二十万人的诸葛诞军、东吴军进行了一次功臣作战,史称“寿春之战”,以魏军获胜告终。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结果二月二十日,魏军攻克寿春城
曹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年—258年),魏大将军司马昭在寿春与将近二十万人的诸葛诞军、东吴军进行了一次功臣作战,史称“寿春之战”,以魏军获胜告终。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背景曹魏后期,征东大将军诸葛诞
曹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年—258年),魏大将军司马昭在寿春与将近二十万人的诸葛诞军、东吴军进行了一次功臣作战,史称“寿春之战”,以魏军获胜告终。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具体经过初期吴纲到了吴国,
众所周知,刘备乃是仁义之士,不管他是真君子也好,还是伪君子也罢,至少威名在外,贤明远扬,并且礼贤下士宽以待人,而作为刘备的儿子,蜀国接班人的后主刘禅却是昏庸无比,宠幸宦官,只知道纵情享乐声色犬马,并且在五虎上将死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都追封谥
摸金校尉是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时魏军的领袖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也就应该能够理解考古界人士
赵云和张飞在三国时期都是武力值非常高的武将。我们都很好奇到底是张飞的武功强,还是赵云的武功强?实际上单论身体素质的话,因为张飞身体是极其健壮的,同时体重也比赵云重,一对一的话赵云的确是打不过张飞的。但是在古代战场上,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身体素质强
淮南二叛,又称寿春二叛,发生于三国时期的曹魏。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南方亲曹势力毌丘俭、文钦等对司马氏的一次讨伐性起事。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背景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基本控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曹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曹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
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史称“淮南三叛”。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接下
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史称“淮南三叛”。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接下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
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师为人沉着坚
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师为人沉着坚
对刘备和寡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的众多妻子中,她的出身显贵尊贵,刘备为何纳一个寡妇为后?刘备的众多妻子中,她的出身显贵尊贵,刘备为何纳一个寡妇为后?刘备之前是做销售的,销售的是草鞋,后面慢慢从人生的最低
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司
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司
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并高调表示自
世人了解的曹植,大都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而其兄曹丕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
三国曹植是怎么死的?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少有文才,善为诗文,“建安七子”之一。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有成就的作家,诗歌、辞赋、散文皆有杰出贡献,被文学评论家钟嵘称为“骨气奇高,词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
司马防(149―219年),字建公,东汉大臣,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晋宣帝司马懿父亲,殷王司马卬之后,曾多次赞扬曹操,是其伯乐。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耿直公正,颇有威仪。爱读《汉书》,讽咏数十万言。年轻时,
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晋宣帝司马懿的兄弟。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
导读:曹植广为流传的“七步诗”的故事,尤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大家耳熟能详。文学成就斐然、史称“建安之杰”的曹植,怎样从一个“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狂放豪迈之斗士,沦落为“饥者易食,寒
说起曹丕,让人立即想到的一定是他逼老弟曹植作了一首《七步诗》。也正因为这首《七步诗》,曹丕让不少儿童痛恨不已:“你说你想杀老弟就杀吧,干嘛要逼人家写诗呢,结果老弟没杀成,倒是让我们多了一首必背古诗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