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王朝众多宦官中,李莲英是最成功的宦官,他不但让慈禧分分钟不能没有他,并且还破格被升为二品总管宦官,最终还得以善终。那么,他究竟是怎样讨得慈禧太后的欢心的呢?
道光皇帝是大清王朝最为节省的一位皇帝,不仅在清朝,纵观我国历史,论帝王之节省,道光皇帝恐怕也是空前绝后,无出其右者。可是,便是这样一位勤俭持家的皇帝,却怎么也改变不了国库帑金的一少再少,国家财政赤字亏空一多再多。清末民初的史学家蔡东潘点评道光皇帝:徒齐其末,未端其本,省衣减膳之为,治家有余,治国缺少。现实是否真如蔡先生所点评?道光皇帝面临日益空虚的国家财政他又做了什么呢?咱们不妨来探讨一下道光时期之财政状况,从而了解一下道光皇帝的执政水平和才能。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在乾隆很多皇子中,为什么他成了最后那么承继皇位的人,明明历代皇帝都有长幼有序,嫡庶之分,身为乾隆第十五子的他又是凭借什么登上皇位的呢?
我们常说的嘉庆皇帝,历史上命名为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生猝年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三藩说白了便是三个人,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个人么,结局不太好,吴三桂是过把瘾就死,做了几天大周皇帝,就一命呜呼,耿仲明最悲催,不可思议被吴三桂拉上了贼船,又不小心由于私藏逃人,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尚可喜最后仍是善终了,但是被不肖子尚之信活活气死的,但也值得了,康麻子最沉痛,也会最暗自笑开了花。
清朝的道光皇帝晚年钟爱六阿哥奕欣,颇想把皇位传给他,但四阿哥奕詝却排序居长且有贤德之名,因而犹豫不决。奕詝的老师杜受田为了帮助他夺得皇位,两次面授机宜:一次是诸皇子去南苑打猎时,杜受田要他和随从不发一枪一矢,等皇上问起为何毫无斩获时,才回答说:“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一次是在道光病重而召见奕詝和奕欣时,杜受田要他在皇上若自言病老将不久于世,问起有何安邦治国大计时,“你只管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客观而言,奕詝的文韬武略都不及奕欣,但就是这两次得体的应
道光皇帝的皇后是谁?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是一个代表权力的身份,因此在古代封建的社会里,皇帝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不仅如此,还是那个时候,一个国家男人的代表,因此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的身边,有非常多的女人,但是位置最高的只有一位,那就是皇后,在电视剧
导读:清朝道光皇帝——道光帝(1782~1850),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努尔哈赤算起),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
清朝从雍正开始采用秘密建储制度,老皇帝将心仪的储君人选,亲自书写在传位遗诏之上,一式两份,一份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一份藏于皇帝寝宫之内。老皇帝驾崩之日,由亲信大臣分别取出两份遗诏,经比对确认无误后,谜底才正式揭晓。
《春明梦录》中有一个故事:道光皇帝穿的一条"湖绉御裤"破了一个洞,为示范节俭,便命内务府拿去补。后来裤补好了,看上去天衣无缝。皇帝大喜,顺口问花费了多少银两,下人回答说"三千两白银。"道光大怒:"做条新裤尚且花不了三十两白银,补个洞倒要三千两,你们如此欺骗朕该当何罪?"内务府忙作出解释:"皇上的御裤,是用有花的湖绉布料做的,我们买来这种布,剪了几百匹,才找到花头正好合适的一块,所以才会这么贵。"
道光皇帝是个平庸守旧的皇帝,想要禁烟结果却导致了鸦片战争,不敢对付英国人又搞得中国很丢人,实在是弄得他很无奈,也弄得大清国很无奈。可是他在主观上,不能说没有努力想要成为一个好皇帝,他也为了使国家更好而做出了许多努力。最有名的,除了禁烟,就是他的节俭与吝啬了。
史上最节俭的皇帝道光皇帝介绍:一提拨款,就不开心,皇后生日不愿加餐,为避免“以酒误国”、“以酒亡国”的悲剧重演,富于进取精神的康熙帝,不但自幼不喜饮酒,还特地将戒酒的御制诗刻于元朝遗留下来的黑玉酒瓮上,置于宫中,以作警示。 因此,皇帝的膳桌上按规定不许摆放酒具。康熙帝律己甚严,终生放弃了饮酒之乐,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在清朝的历代皇帝中,道光可谓最勤俭节约的一位。
要评选清朝皇帝中最悲情奖项的获得者,有竞争力的有好几位。比如长期被慈禧太后软禁,最后死于砒霜中毒的光绪帝。或者因“辛亥革命”而被迫退位,最后沦为日本人傀儡的宣统帝。但是,要评选最最最悲情的皇帝,绝对是下面讲的这位莫属了。
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向来是被有文化的读书人所引领的,中国的“勤俭思想”自然也是这样。但是中国的读书人,往往也是贵族的后备军。 在古代,大多数读书人皆是以入仕做官为目标的,所以最终这些取得了成就的莘莘学子都是踏上了仕途。而在古代,踏上仕途之后,前途自然一片光明,生活环境自然也是大为改善,他们的“黄金屋”时代也正式来临。每当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学子总是忘记自己所推崇的“勤俭文化”,也开始患上贵族的通病——“惰,奢”了。
说起“珍妃井”,相信去过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吧,这是里面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因为珍妃的悲情故事,似的这个井格外的出名,成为了整个故宫博物院最出名的水井。相信只要看过这口井的朋友们都知道,这口井的井口是非常小的,估摸着也有10寸左右,连个脑袋都塞不进去,别说珍妃这个成年人了,哪怕是瘦个六七十斤也不可能。那么问题就来了,慈溪当年是如何把珍妃给推下去的呢?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如何应付这场战争,清政府内部存在两派。一派以慈禧太后为首,史称后党,主张求和;另一派以光绪皇帝为首,史称帝党,主张力战。光绪虽已亲政,但重大事务决策权仍在慈禧手里。慈禧与光绪的关系。他们既是伯母与侄儿
光绪皇帝和末代皇帝溥仪是清朝最悲惨的两位皇帝,一位在位34年从没真正感受到当皇帝的滋味,正值壮年就被人下毒害死了,好不容易从慈禧太后那里争取了一点主动权,亲自主持了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结果全都失败了,自此之后,光绪皇帝便在政治上彻底丧失了主动权,
学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珍妃,她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后来被慈禧太后所害。光绪有一后二妃,宫中还有不少宫女,为何独对珍妃专宠有加?是因为她特别漂亮吗?让我们从现存的珍妃照片来看看她到底长什么样吧。 珍妃姓他他拉氏,小字珍珠,生于光
光绪之死:话说前些时报载,通过检测光绪留下的头发和衣服,确定他的死因是砒霜中毒急性发作而死。一时之间关于究竟是谁毒杀光绪的猜测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慈禧、李莲英、袁世凯最可疑。但分析起来实则并非如此。慈禧确实想置光绪于死地,可按她当时的
雍正后宫佳丽如此之多,到底谁才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呢?许多关于雍正的电视剧都把熹妃写成是雍正最重视最宠爱的妃子,那么,历史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从史书和众多文艺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贵妃年氏才是最受雍正帝喜爱的嫔妃。
佟佳氏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皇贵妃。
庄静皇贵妃(1837年—1890年),他他拉氏,出身满军正红旗,主事庆海之女。咸丰帝妃嫔,咸丰二年选秀女入宫,初封“丽贵人”。
懋嫔(1677—1730),宋氏,主事金柱女,雍正妃嫔,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丑时为刚16岁的雍正生了皇长女。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皇三女,二女皆未逾月殇。
谦妃(1714年 - 1767年10月16日)刘氏,管领刘满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清世宗妃,雍正七年入宫,雍正八年晋为刘贵人,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生有皇六子果恭郡王弘曕。
齐妃李氏(1676-1739)雍正帝妃子,知府李文烨女。雍正帝为雍亲王时为侧福晋,早期很受雍正宠爱。雍正初,封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及贵妃年氏,地位高于乾隆帝生母熹妃钮祜禄氏,为后宫第三位妃主。但后来儿子弘时得罪雍正而被削宗籍,李氏身
纯懿皇贵妃(1689年11月~1784年12月17日),耿氏,管领耿德金之女,清世宗雍正帝妃嫔,生皇五子和亲王弘昼。
孝敬宪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乌喇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雍正帝的结发妻子。
清世宗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康熙五十年生下皇四子弘历,母以子贵,晋升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为熹妃。
敦肃皇贵妃,年氏,一等公、湖广巡抚年遐龄之女,年希尧、年羹尧之妹。康熙年间嫁入雍亲王府,为雍亲王侧福晋。
光绪是谁的儿子:清德宗光绪皇帝之父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yìxuān)(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帝庄顺皇贵妃乌雅氏(1822-1866)所生,咸丰帝异母弟。晚清政治家,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