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时期,虽然国家动荡不安,但地处江南的秦淮河畔,却是一片歌舞升平,无数达官贵人在此,挥金如土,无数才子佳人,在此粉饰世间太平,宛若人间仙境。那这秦淮河畔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这是当时,或者说是延续上千年的顶级娱乐场所;当时,在秦淮河畔,最有名的莫过于“秦淮八艳”,这八个女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极有才气,有多少男人,为了见她们一面,不惜花费成千上万两白银,还不一定能成功。
明末清初,清军军事强盛,作为主力的八旗士兵更是久经战阵,战力颇强,从北到南,一路打败众多对手。然而,被宣传得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在这一战中,主力差点被吴三桂全歼,连康熙都毫无对策,几十年后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吴三桂,原本是明朝守边总兵,麾下有一支天下顶级战力的关宁铁骑。 后来李自成干掉了吴三桂的家人,还俘了吴三桂最爱的陈圆圆,“一怒冲冠为红颜”,吴三桂降了大清,依靠关宁铁骑征战南北,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 于是清廷封其为“平西王”,把当时极不稳定的云贵地区封给了他。
公元1653年顺治帝下诏将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9年后这位和满清皇室攀上亲家的前任明朝武官就擒杀了在逃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并因此禁绝亲王,如果一切到此画上句号。那么后世对他的判断或许会如洪承畴一般,可历史没有如果。至康熙12年这位满清的平西王杀死了云南巡抚朱国志。 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起兵反清一时间战火蔓延十二省。这吴三桂到底什么来头?这一来一去又是什么操作?吴三桂字长伯万历40年生日,辽东其父吴襄于崇祯初年任锦州总兵又迎娶了辽东总兵祖大寿的妹妹。所以十
《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一首七言歌行。此诗通过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委婉曲折地谴责了吴三桂的叛变行为。全诗巧妙地将吴三桂、陈圆圆同吴王夫差、西施联系起来,同时又运用不少史书典故入诗,从而使诗篇笼罩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这是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所写七言古诗《圆圆曲》中的两句。此诗不无嘲讽地鞭挞了不顾民族大义,屈节投降清朝的明山海关总兵,平西伯吴三桂。
吴三桂汉奸的名字如雷贯耳,熟悉历史的几乎都知道他。吴三桂在他晚年60多岁的时候为何一定要反叛自个称帝呢?
当年吴三贵进军路线水西,兵分三路,“东路军”从盘县,“西路军”从威宁,“中路军”是主力,从水城往纳雍进攻水西。而纳雍处于水城往水西的“咽喉”之地。吴三桂和水西两军在此拉开全长100余公里的战线,纳雍成为整个水西之战中发生战事最多的地方,烽火几乎遍及全境,。 吴三桂过水城穿大箐由纳雍河上游抵母河段的彭家渡口进入纳雍海座,扎营于羊猫山,隔河溪小河与猴儿关对峙。猴儿关扼百兴阳长之险,东有拦马墙屏藩,西有白泥屯之固,地形十分险要。吴三桂兵至,扎营海座,先遣刘安邦带一千人马于关前下寨与关上对峙。水西军于“峭壁上索
“吴三桂在山海关降清”,这在清朝成为一桩公案,吴三桂也因此遭到千古骂名。在清朝编写的《吴三桂传》中,对吴三桂降清的过程做了很清晰的记载。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原本进京勤王的吴三桂途中听到崇祯皇帝自杀了,立即率领5万铁骑返回山海关。 很快,吴三桂写了一封信给睿亲王多尔衮。在这封信中,吴三桂希望能“借兵复仇”,理由是在北京的父亲吴襄被刑拷问追饷、爱妾陈圆圆被霸占以及家产被李自成洗劫一空,国仇家恨。吴三桂在结尾处写道:“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
《鹿鼎记》里顺治皇帝失去了挚爱的董鄂妃,于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出家。典型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美人已逝万般皆空。他抛妻弃子,抛下偌大的大清朝给小孩子康熙打理,自己去了五台山。谢天谢地,康熙还算英明,否则顺治就是满洲的罪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顺治,对他也是贬大于褒。
康熙十二年(1673年),镇守广东的尚可喜给康熙上了道奏折,请求回辽东老家去养老,想让儿子尚之信留在广州承袭平南王的爵位。 此时,南明残余势力有的被击杀,有的投降了清朝,已经对清政府没有任何威胁了。事实上上,晋王李定国死后,明朝的残余势力也很难对清朝构成威胁。于是,康熙顺水推舟,让尚可喜带上兵丁与家眷到辽宁海城去驻扎,同时撤销他在广东的割据特权。
据《明史·流寇》中记载: “三桂奉诏入援至据《明史·流寇》中记载: “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下诏废除中书省,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朱元璋废丞相”。此后直到清朝的“预备立宪”,皇帝都是直辖朝廷的诸卿百官,上承皇帝、下辖百官的相制在中国官制上消失了。
在历朝历代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当中,明太祖朱元璋的经历、出身不可不谓传奇。从一个乞丐、和尚到皇帝的经历,不得不说,朱元璋这一路走来有多么不易。而且朱元璋凭着自己一路走来,驱除鞑虏,恢复汉室江山,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由汉人统领的封建王朝。
朱元璋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无法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即便整个明朝,也并不值得骄傲和推荐。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是日本说的。其中含义,只有真正懂中华的文化的人才能明白一点。在宋亡之后,元朝就进入了流氓时代。而朱元璋打败元朝之后,在那个根本不存在什么领土继承、领土合法化,全靠谁拳头硬谁就是老大的年代,他不但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还将孟子的“民为贵”和姜子牙的神位踢出了经典传承之中。
公元1368年的正月,年仅四十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国号为大明,从一无所到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经历可谓是非常传奇。而在此时的中亚,比朱元璋小八岁的帖木儿正在和族兄忽辛争夺河中地区的权力,一年之后,帖木儿在和忽辛的斗争中胜出,帖木儿帝国的雏形已经出现,这位凶悍的中亚之王开始为扩张帝国的领土而征战。
西汉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西南夷,滇王投降,云南地区开始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随着三国以及晋朝的数百年动乱,滇地开始独立统治,不再听从中原王朝的号令。当地人民从上而下信奉巫术,敬畏自然,与中原地区的文化很不相同。唐朝初年,当地六诏中的一支,开始了统一滇地的吞并战争。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南诏国正式建立。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25岁之前颠沛流离,25岁参加红巾军,40岁时建立明朝,创造了从底层百姓逆袭为帝王的传奇。
纵然是高明的智者,也无法预料自己的结局。朱元璋身为明朝开国皇帝,出身卑微低贱,却一路高歌猛进,击退元朝,洗刷民族耻辱。却在对待开国功臣的事情上,学习了刘邦,几乎杀尽功臣,为人所诟病。为什么朱元璋不能学习赵匡胤在谈笑中,举杯畅饮,让大臣们告老还乡,杯酒释兵权呢?
那是因为朱元璋是布衣皇帝,深知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这个7岁马夫让他想起了自己过去的苦日子,再加上这个孩子对联对得很好说朱元璋是万年天子,江山永固。所以朱元璋龙颜大悦,立刻下令免除劳役,还重金赏赐。这个故事还得从朱元璋的出身说起。
某国目前黑人抗议浪潮的活动一浪高过一浪。而在古代中国虽然没有大规模的种族矛盾,但地域矛盾还是不少的。种族矛盾、地域歧视,归根结底都是将一群人贴上标签后区别对待的问题。明朝初年,就曾发生过一场南北纠纷,南北两方举子为争进士名额闹到了皇帝面前。结合当今美国的情况,我们不妨审视一下朱元璋处理地域纠纷的手段有何得失。
洪武十五年八月十一(公元1382年9月18日),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病逝,终年51岁,从此以后,朱元璋终身未立新后。
中国有句老话讲得好,叫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句话是啥意思呢? 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好帮手的鼎力相助,强调的是,团队的协同作用。
纵观中国历史,每朝每代皇权的确立,无不倚仗着文臣武将的运筹帷幄与决胜千里,等新皇权确立后,当初的功臣往往都成为权臣,然后这些功臣手上的权利再次威胁到皇权。
明祖陵,坐落于江苏淮安市盱眙县洪泽湖东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爷爷的衣冠冢以及爷爷的具体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创建明代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年1386年)在此处建祖陵,追封并葬其爷爷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第二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年1413年)明成祖又建棂星门及院墙。
都知道朱元璋出身低微,当过乞丐,当过和尚,最后起兵造反成功当了皇帝。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颁布了不少有利于百姓的政策。因为朱元璋小时候家里贫苦,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深知老百姓生活疾苦,他还曾经跟大臣们说过:从前我过苦日子的时候,看到老百姓在官吏的残酷剥削下艰难的求生,我心里就下定决心要严明立法,整治那些贪官污吏,碰到这类不把老百姓生死放在眼里的官员,必然严惩不贷。朱元璋也是个狠人,说到做到,创下了最严格的反贪记录,据说:只要贪污60两以上,通通死刑!
明朝的开国功臣,善终者极少,冤死者甚多。其中,尤以开国宰相李善长的全家被诛疑点最多。
朱标出生时朱元璋还在打天下,但因为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所以朱标还是得到了非常优厚的待遇,比如说请老师这一块。朱标年仅五岁就被宋濂收为学生,而且是宋濂当时唯一的学生。宋濂这个人相信不用昊童多介绍,毕竟《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大家应该都背过。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为明太祖,她的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从一个放牛娃到统领天下的皇帝,真正诠释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使命,那么他的成就之路又是如何?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叙述。投军起义,开启里程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当时正值元朝末年,统治者昏庸腐败,致使民不聊生,于是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很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加上各种天灾,各地反元运动层出不穷。1351年,规模宏大的红巾军起义爆发,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推翻元朝统治,在国家混乱期间,很多豪强武装趁机割据一方。
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传奇而精彩的一生,从一介布衣到九五之尊的成功转变。也是中国历史上二位出身布衣的皇帝,第一位想必大家都应该非常的熟悉,没错他就是刘邦。但是朱元璋和刘邦相比在治国理政上更显“老辣”本色。朱元璋登基后,很快就将各位开国功勋一一铲除,其中就包括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