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舆全览图》为清朝所绘的地图。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榜眼。戴名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领土几经扩张。到乾隆年间平定新疆,整个清帝国版图达到空前扩张,仅次于元。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页岛,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继承了1758年准噶尔汗国的边界,形成了空前“大
清代科举制度对桐城派古文的兴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时文与古文的密切关系,二是桐城派创始诸人与科举制度的密切关系。顺治时期在顺治二年(1645)举行首次乡试,清朝科举制度遂正式开始。
桐城派以地域而命名,主要因为其早期重要作家皆为江南安庆府桐城人,但是,在桐城派发展早期,并没有旗帜鲜明的使用桐城派这一名字。在桐城派“四祖”中,前“三祖”戴名世、方苞、刘大櫆,从未以“天下文章在桐城”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
戴震,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人,雍正元年(1724年)十二月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随父亲为糊口而四处奔波。十岁进入私塾,他勤奋好学,善于思索。一次老师讲授朱熹的《大学》章句,有“右经一章”,说是孔子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訢定计,发动祺祥政变(辛酉政变),处死了肃顺等辅政八大臣,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十七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本文拟就其晚年所成的两部史学名著——《读通鉴论》和《宋论》来阐述他对古代史学发展的贡献,以就正于大家。一,封建史论发展的一个圆圈史论在我国史学领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的思想,直到现在还有很深的研究价值。萧萐父、许苏民两位学者编著的《王夫之评传》是研究王夫之的重要史学资料。王夫之对于作文作诗,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阳(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
孝贞显皇后一般指慈安太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咸丰二年(1852)二月被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进内诏封贞嫔;五月诏晋贞贵妃;六月
顾炎武(1613—1682年),江苏昆山人。1645年,清兵渡江南下,一举攻破昆山,城里无论穷富尽遭洗劫。顾炎武四弟、五弟被杀死,生母何氏乱中被清兵砍去右臂。顾炎武小时就被过继给叔伯家,昆山攻陷时,他恰好护送嗣母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他精通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在这些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放在普通人身上,能在一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就已经不错了!顾炎武青史留名,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
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经世致用一词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
《音学五书》是明末清初的音韵著作,作者是顾炎武。大约成书于1667年,全书分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5个部分。《音论》分上中下3卷,共15篇,论述古音和古音学上的重大问题,集中地阐述了作者对古音学的
《肇域志》是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写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始纂于崇祯十二年,成书于康熙元年。该书是《天下郡国利病书》姊妹作。本书一直未能刊印,只有15部抄本流传,今存11部,200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创作背景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120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顾炎武自崇祯十二年(1639)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
《日知录》,是十七世纪中叶知识界一部足以反映时代风貌的学术巨著,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是作者积三十余年心力编次而成的,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该书是一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
顾炎武是个学者,一生没有做过官,但却名满天下,受人尊敬。他的一生著述宏富,在经学、史学、音韵学、地理学、文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建树,在政治思想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积极进步的主张。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
顾炎武阅历深广,学问渊博,著述宏富,今可考见者已有50余种,代表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含《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韵补正》、《金石文字记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所倡导的学术话语和学术理念以及他所开创的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曾对清代乾嘉学派产生过广泛的震撼,引起了乾嘉学者的普遍共鸣,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然顾炎武学术对乾嘉学派究竟
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
恽南田(1633年—1690年),即恽寿平,原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晚居城东,号东园草衣,后迁居白云渡,号白云外史,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后来成为清六家之一
吴历(1632年—1718年)清初书画家,天主教传教士。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南常熟(今属江苏)人。少时学诗于钱谦益,学画于王鉴、王时敏。康熙二十一年入天主教,继至澳门进耶稣会,前后在嘉定、上海等处
王原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南省苏州府太仓人(今江苏太仓),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观政于吏部、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任直隶顺德府任
顾炎武,字忠清,江苏昆山人,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古音表》、《诗本音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