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历史解密 >  尉迟恭作为开国功臣之一,为何却能福泽数代呢?

尉迟恭作为开国功臣之一,为何却能福泽数代呢?

时间:2021-07-24 13:24:21来源:历史资料作者:Marshall

作为李世民的大将,尉迟恭的结局还是不错的。而且尉迟恭的后代也都过得不错,福泽数代。尉迟恭之所以能够有这样一个结局,主要也是和他一生立下的功劳有关,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尉迟恭,字敬德,山西人。和演义小说里说的一样,历史上真实的尉迟恭,早年确实是个打铁的。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职业,导致尉迟恭练出了一身惊人的力量,后来才能在战场上横勇无敌。

到了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反对隋朝。不过,这里要多说一句,隋末的绝大多数农民军,其实并不是什么正面角色。相反,绝大多数农民军,其实根本就算不上是大军,只能算是打家劫舍的流匪。因为隋朝压迫得太过厉害,活不下去了,只能揭竿起义造反。但是他们造反之后,其实也不敢和隋朝官军硬碰硬,只敢四处打家劫舍,欺负那些更弱小的老百姓。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当农民军闹到山西之后,性格暴躁的尉迟恭,一气之下从军入伍。只不过,当时尉迟恭加入的并不是农民军,而是隋朝官军。

加入隋朝官军之后,尉迟恭凭借作战勇敢,一路升为朝散大夫。朝散大夫这个官职很有意思,因为这个官并不是一个武将体系内的官职,而是一个从五品的文官官职。后世史学家认为,尉迟恭获得的这个官衔,应该是一个荣誉性质的官衔。因为武官授文官官衔,一直是中国古代一个荣誉性质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从品秩上来看,这时候的尉迟恭,应该算是副师级的武官。

能够单凭军功升到副师级,其实已经很了不起了。当时尉迟恭是在山西北部从军,而当时山西北部最大的军方官员,也就是正军级而已。

就在尉迟恭升为朝散大夫之后不久,山西北部发生了一系列有意思的事情。这些事情,不光改变了尉迟恭本人的命运,更间接改变了整个天下的命运。

当时山西北部最大的这个将军,叫做王仁恭。王仁恭是隋朝名将,当年跟隋炀帝一同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其他将军几乎都是全军覆没,只有王仁恭带兵渡过辽河之后,还能安然返回。从高句丽返回之后,王仁恭就被派到了山西北部坐镇,抵御北方的突厥。

而当时山西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则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此时的李渊,正在为后来的起兵做着准备。从官职上来看,李渊是太原留守,而王仁恭则是马邑太守,俩人有点上下级的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直属。

而王仁恭麾下,也有两个很重要的人。一个是他麾下的郡丞,叫李靖;另一个是他麾下的校尉,叫刘武周。

熟悉唐初历史的朋友,对这几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

就在这期间,身为马邑郡丞的李靖,察觉到了一些问题,觉得身为太原地区最高长官的李渊,很有可能要谋反。李靖出于正义,决定举报李渊。但问题是,向谁举报是个问题。向王仁恭举报肯定不行,因为李靖当时也摸不准,王仁恭是不是和李渊那边早就已经串通好了。而山西这边,李渊已经是最大的官,好像也没有李靖能去举报的地方了。

所以最终,李靖直接决定,去长安举报。但惋惜的是,刚到长安之后,李渊就已经起兵了,彻底封锁了关中。这下,李靖就算举报也没用了。后来李渊进了长安之后,还抓住了李靖,差点砍了他。

当然,这是后话。

李靖走了之后,王仁恭就更加依仗麾下的校尉刘武周。刘武周这个人,也是一个典型的豪强型人物,因为当年曾参与隋炀帝对高句丽的战事,一路升为校尉。对于刘武周这个人,王仁恭还是比较看重的,对其委以重用。但是王仁恭万万没想到,刘武周这个人私德有问题,竟然和他的侍妾私通了。

所以,在李靖离开之后,就没有人能制约刘武周了。刘武周觉得正好天下大乱,自己又怕私通的事情被王仁恭发现,所以干脆直接干掉了刘武周,自己拉起大旗起兵了。

而刘武周起兵之后,远在江都的杨广,坚定认为刘武周起兵,极有可能是李渊在背后支持的,所以想把李渊拿到江都去问罪。但是李渊也不傻,了解自己去了肯定就回不来了。所以李渊这边干脆下定决心,提前起兵了。

然后,李渊一路打到了长安,封锁了整个关中,导致身在长安的李靖,再也去不了洛阳或者江都打小报告了。

不得不说,历史有时候真的是一个圈,这应该算是典型的蝴蝶效应。

而尉迟恭作为山西北部的高级军官,在这场变故当中,显然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不过,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尉迟恭大概也没想过给王仁恭报仇之类的事情,等到刘武周起兵之后,尉迟恭直接就归顺了刘武周。而刘武周也早就听说了尉迟恭的勇猛,直接将尉迟恭调到了自己的麾下,做了自己的偏将。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刘武周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起兵之前,刘武周确实没什么准备,所以这会儿也爆发不起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渊一路打到了长安,占领了整个关中,并且干掉了陇西的薛举和西边的李轨,成了整个天下最大的格局势力之一。江都那边,杨广死了,隋朝彻底分崩离析了。至于刘武周,则是忙着和突厥那边联系,认突厥人做了靠山。

然后,就到了公元619年。

得到了突厥人支持的刘武周,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开始大肆扩张了。恰好此时李渊已经去了长安,太原这边,只留下了他的三儿子李元吉留守,极为空虚。

那还等什么?打吧!

在突厥的帮助下,刘武周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刘武周本人坐镇后方,统筹规划。前方的战事则是由他的大将宋金刚指挥。尉迟恭则是在宋金刚的麾下,率领一部分大军,作为宋金刚麾下最能打的将军,所向披靡。

短短几个月之后,刘武周就占领了山西全境。

这里要多说一句。刘武周之所以能如此轻易地打下整个山西,也是和李渊用人不当有关。因为李渊去打长安的时候,几乎是带走了全部的家底,而山西老窝这边,就只留下了幼子李元吉驻守。

如果说,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李世民,都是真正的一代人杰的话,那老三李元吉,就是真正的垃圾了。

据说李元吉出生的时候,他妈差点因为他长得丑给他扔了。后来李元吉11岁的时候,他妈就去世了,再加上那会儿李渊正在积极准备谋反,所以也没空管教他,这就使得李元吉远比不得他那两个哥哥那么牛。

所以,当刘武周大军抵达太原城的时候,李元吉根本就打不过,只能求援。

太原告急之后,李渊又派自己的宰相裴寂,统领大军而来,想要收复失地。但是裴寂这个人,自身能力其实一般,而且是个典型的文官。能当上唐代的初代宰相,也是因为他追随李渊比较早。这样一个人,肯定是打不过宋金刚的。所以没过多久,李渊派去的援军也是全军覆没。等到裴寂战败之后,李元吉干脆守都不守了,直接逃回了长安。

就这样,山西战事,彻底糜烂。唐代在黄河以东的地盘,几乎彻底全都丢光了。

没办法,李渊只能派自己的王牌李世民上场了。

李世民到了山西之后,总算扭转了唐军的败局,一场大战,就此开始。

第一场,尉迟恭对战唐军将领秦琼、殷开山。秦琼和尉迟恭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但是殷开山这个人可能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但如果说到他在演义小说里的身份,估计大多数人应该都了解。

在《西游记》里面,他是唐僧他姥爷。

反正就是唐代的一个开国功臣。

这一战,尉迟恭大败,唐军取得了开战以来的第一场大胜。

值得一说的是,演义小说当中,著名的‘打三鞭换两锏’,就是发生在这一战当中。

美良川之战结束后,很快,第二场战斗开始,柏壁之战。

柏壁之战,李世民和宋金刚对阵于柏壁,尉迟敬德镇守旁边的介休城。最终,宋金刚被李世民打得全军覆没,守在介休城这边的尉迟恭,就成了一支孤军。随后,李世民派人前去劝降,尉迟恭同意了。

自此,尉迟恭归顺了李世民,成了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干将。

至于刘武周,在这一战之后,直接逃往突厥,打算去突厥请求援军。结果突厥人对于他这个失败者,根本就不感兴趣。等到刘武周回过味来,打算再回山西的时候,突厥根本不放行,再加上此时李渊已经和突厥取得了联系,所以刘武周直接就被突厥给干掉了。

而尉迟恭这边,到了李世民麾下之后,倒是很受李世民重视。尉迟恭本人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望,为李世民全力冲锋陷阵。当时李世民麾下有一支最为精锐的玄甲军,李家砸锅卖铁,也就只凑出了三千五百骑玄甲军。而这支玄甲军,原本是由秦琼和程咬金两人统领,尉迟恭加入之后,也被派到了玄甲军当中,做了一位玄甲军统领。

此后,尉迟恭的主要任务,就是带着这支玄甲军,完成最重要的冲阵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尉迟恭也和秦琼、程咬金两人建立了极为深厚的感情。接下来的几年里,尉迟恭先后跟随李世民,打王世充、征窦建德、平刘黑闼,每战必身先士卒,战功显贵。

这几场硬仗打完之后,唐代基本上就已经快要一统全国了。

不过,随着唐代的一统,李世民和他大哥李建成的矛盾,却日益凸显出来。矛盾的核心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太子之位。李世民战功卓著,但李建成却有嫡长子的身份,所以俩人谁都不服谁。就这样,一场储位之争,就此开始了。

这场斗争,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最终,到了公元626年,李世民率先掀桌子下了狠手,在玄武门发动了伏击,干掉了李建成,然后逼迫李渊禅位给自己,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在整个玄武门事变当中,尉迟恭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首先,尉迟恭是玄武门事变的推动者。在李世民难以下定决心的时候,正是尉迟恭的一番话,让李世民彻底下定了决心。而且,在玄武门事变的过程当中,李世民曾跌落下马,差点被李元吉勒死。关键时刻,正是尉迟恭赶到,干掉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

玄武门事变之后,还是尉迟恭,拎着李建成、李元吉哥俩的人头,去见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大军,让这两家的大军彻底做鸟兽散,解决了危机。再之后,依然是尉迟恭,带兵入宫,控制了攻城,然后将消息告诉了李渊,并且逼迫李渊禅位给李世民。

这份功劳,可就太大了。

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后,对尉迟恭也是重赏有加。像程咬金、秦琼等人,都只是实封七百户;唯有尉迟恭,实封一千三百户,远胜其他武将。

再之后,到了贞观年间,尉迟恭依然极受重用。不过,唯一的问题在于,尉迟恭这个人性格好像不是很好,和同僚的关系处的一般。不光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关系一般,时常给他们找事,而且对于很多武将,同样不是太尊重。

比如,贞观六年的时候,李世民曾摆宴款待功臣。结果在宴会上,尉迟恭觉得座位排在自己前面的那几个人,功劳都不如自己大,所以当廷发作起来。坐在他旁边的李道宗劝他的时候,还被尉迟恭当廷揍了一顿,差点把眼睛都打瞎了。

这就是演义小说当中,著名的‘拳打皇亲李道宗’这个桥段的由来。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李道宗真的是冤枉的,人家是个好人。这场宫廷斗殴,对于李道宗来说,纯粹是一场无妄之灾。

但是仔细想想,尉迟恭的这些做法,确实也不失为一种保全性命的方法。

要了解,相比其他武将,尉迟恭明显功劳更大。如果再和朝臣们相处融洽的话,恐怕难免不会让李世民猜疑。反倒是尉迟恭如此行事,让李世民虽然感到无可奈何,但想到他昔日的功劳,却也并不会太过苛责于他。贞观年间,尉迟恭多次被外调到外地任职贬官,但最后却都安然无恙。

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待遇,无非是‘简在帝心’四字罢了。

尉迟恭也曾被人诬陷过他谋反。但是在李世民问他之后,尉迟恭直接当廷脱下衣服,展现出身上的伤疤。这下,李世民都不禁潸然泪下,自然也就谈不上责罚他了。

不得不说,这个大老黑也是挺有智慧的。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绘制凌烟阁功臣榜,尉迟恭名列第七。这里要多说一句,网上很多人都说,凌烟阁排名有什么猫腻,不同排名有不同意义之类的。其实真没这么复杂。当时李世民就是挑了二十四个功臣,然后按贞观十七年他们官职的大小,进行排名。当时长孙无忌官至司徒,官做得最大,所以排第一。而尉迟恭则是开府仪同三司,前面还有几个比他官职更大的,所以排第七。

同样也是这一年,尉迟恭彻底请求退休。李世民欣然应允,授予了他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职务,允许他每个月只上朝两次,不再插手具体朝政。

退休之后的尉迟恭,闭门谢客,基本断了和朝臣们的往来。每天在家炼炼丹,改造一下房子,玩得倒是不亦乐乎。不过,贞观十九年的时候,李世民远征高句丽,尉迟恭还是坚决请求跟随李世民一起出战。在这场战事当中,已经老迈的尉迟恭,虽然没能发挥出多大作用,但也算是尽了臣子的心意,和李世民去东北转了一圈。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李治登基。李治登基之后,尉迟恭彻底断绝了所有府外的来往,闭门谢客,安心在府中养老。九年之后,公元658年,尉迟恭去世,终年七十四岁。尉迟恭死后,李治为其辍朝三日,追封司徒,陪葬昭陵。

善终。

尉迟恭死后,尉迟家的荣耀依然在继续,其子尉迟宝琳袭承了其爵位。不过,史书上对于尉迟家的记载,就只提到了尉迟恭孙子那一代。再之后,尉迟家就彻底从史书上消失了。就连尉迟恭原本的鄂国公的封号,到了武则天时代的时候,都不再是尉迟家的封号,而是被改封给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

要说起来,这事其实也挺让人无语的。历史上能获得鄂国公这个爵位的人,无一不是猛人,唯有薛怀义实在是名不副实。在他之前,这个封号属于尉迟恭;而在他之后,又一个获得这个封号的人,是明代初年的开平王常遇春

不管怎么说,尉迟恭这一生,波澜壮阔,但最后总算是得以善终。至于尉迟家,大概后来也就泯然众人,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了。

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

人物: 分享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清朝养廉银到底是什么样的 养廉银真的能够养廉吗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